解密何家村44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将这件金带把杯取名为“金筐宝钿”的理由,是何家村遗宝发现17年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文物又呈现在世人面前,地宫中有一件宝函,同出的《物账》碑中记载为“真金函一枚,金筐宝钿真珠装”,对照出土器物,是一件焊有金丝编成的外框及细密的小金珠再镶嵌宝石的金盒,工艺与何家村的这件金杯相同。
杯体呈筒形,带环形的把。在光滑的器腹表面上用金丝焊接成如意云朵和团花,凸起富有立体感,是具有唐朝特色的图案花纹。边缘还焊缀细小的金珠,团花中原来有镶嵌物,现已脱落。主题纹样的团花为图案化的花朵,不能确切地指出属于何种植物,与甘肃泾川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的舍利石函同时发现的金棺上的纹样相近。这件器物继承发扬了中国掐丝焊缀金珠的工艺技术。
这件器物的原型当然来自中亚粟特带把杯,但有两个创新细节,一是把上的指垫做成叶芽形状,环把的下面省略了指鋬。这一不同改变了粟特器物固有的风格,却在中国汉晋器物上能找到渊源。二是把唐朝人喜爱的掐丝、焊缀和镶嵌工艺运用到器物的制作上。这种局部改造没有涉及使用功能上的变化,只是在审美上符合了唐人的愿望。
这件器物的造型、纹样、工艺都不是新的发明,将不同的创造巧妙地统一也称得上创新。这样的作品目前只发现一件,由于华丽的装饰在实用中是多余的麻烦,未必实用于日常生活,如果不是在祭祀典礼中使用,就是作为比较纯粹的观赏陈列摆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