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实习生 魏沛娜/文 韩墨/图
由深圳博物馆与四川博物院、邛崃市文物管理局联合举办的“蜀韵佛光——四川南北朝隋唐佛教石刻文物展”正在深圳博物馆老馆举行。展览共展出成都“万佛寺”遗址、邛崃“龙兴寺”遗址出土佛像以及相关石刻造像60件,展现了当时四川地区佛教艺术的历史成就。展览将展至10月20日结束。
首次采用“裸展”形式
此次展览是深圳博物馆继“法相庄严——山西博物院藏佛教造像珍品”、“清新俊逸——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北朝佛教石刻珍品”之后又一次重要的佛教造像艺术专题展览,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观众能够更多地了解南北朝隋唐时期西蜀地区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感受南方佛教雕塑的艺术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展览中,多数珍贵文物以没有玻璃展柜隔开的“裸展”方式与深圳观众见面。郭学雷表示,“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打破文物与参观者之间的藩篱,让市民与历史离得更近。”
郭学雷介绍,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是长江上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东汉时期,佛教便传入四川,有学者认为是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即蜀-滇-缅甸-印度的国际古道)传来。南北朝隋唐时期,成都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继建康、荆州之后又一佛教兴盛之地。“万佛寺”自近代以来出土的大量佛教造像,其中南朝造像古朴生动,融合异域风格,且有多件纪年造像,尤为珍贵;隋唐造像则造型优美,细腻生动,彰显盛世风采。近年,邛崃“龙兴寺”也出土了大量唐代佛教石刻造像、尊胜陀罗尼经幢等。“这些发现为研究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在南方地区的传播以及南北佛教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万佛寺’遗址出土的南朝佛像意义重大,享誉海内外。”郭学雷说。
一改北朝石窟粗犷风格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介绍,“万佛寺”遗址在成都西门外万佛桥附近,“自古以来,这里即是佛教的隆盛道场。迄今为止,遗址先后四次出土各类佛教造像200余件,其中主要精品现典藏于四川博物院,包括佛像、菩萨像、造像碑、造像龛、伎乐像及各种建筑构件。早期出土部分佛像近代以来流失海外,另有部分存于四川大学博物馆。”
谢志成说:“‘万佛寺’石刻造像以当时流行的无量寿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为主,并有较多的阿育王造像,时代从南朝中期一直到唐代中晚期,其中南朝梁时期(公元420~589年)的造像最为丰富,且有多件确切纪年造像,这是研究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堪与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北朝佛像媲美。”
邛崃市文物管理局李子君介绍,唐代“龙兴寺”遗址是目前为止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唐宋寺庙遗址。“龙兴寺”遗址出土了数以百计的唐代石刻造像、经幢、经版等,以及陶瓷生活用器、铜镜、钱币等文物上千件。此外,考古还发现五代宋时在唐代“龙兴寺”遗址上重建的砖塔及罗汉殿遗存。李子君说:“‘龙兴寺’佛像大多体态丰满,面相温和,一改北朝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中粗犷飘逸的风格,代之以唐人雍容华贵、丰润健美的气质,既庄严肃穆又令人亲近,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阿育王头像”分量最重
郭学雷表示,此次展出的佛造像中,从年代价值和艺术价值上看,以南朝时期的佛像分量最重。“‘阿育王头像’在这批南朝佛造像中是属于一件非常重要的展品,因为阿育王对佛教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也作出很大贡献,而对阿育王的崇拜也随着佛教传播到中国。”据了解,在印度史上作为国王的阿育王,在皈依佛教后,积极宣传佛教教义和宗教道德,每年向佛教僧侣进行大量布施,经常举行佛教集会,到处建立寺塔,树立石碑石柱,故而被佛教徒尊称为“法阿育王”。
此件圆雕阿育王头像的肉髻上是粗大的螺发,头部螺发磨光;脸型方正,颧骨突起;前额宽平,细眉弯长,眼窝较深,双眼睑轮廓清晰,眼球突起,双目微闭,目光投向前下方;鼻梁较宽,鼻翼肥大,鼻翼线清晰;鼻下雕八字胡,双唇肥厚,略向内收,面带微笑,硕耳下垂,具有明显的犍陀罗雕塑风格。“阿育王在推广佛教的时候明显受到罗马雕塑风格的影响,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犍陀罗造像艺术也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可以说,犍陀罗雕塑风格对中国佛教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郭学雷说。
“金刚力士像”很经典
对于另外一批唐代佛造像,郭学雷认为,唐代菩萨头像很有四川地域的特点,显得非常秀美,头发的冠髻做得特别华丽,体现出其自身的一个特点。“我觉得唐代展品中有几个菩萨头像是做得比较好,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一件立体圆雕的金刚力士像。”
目观此尊“金刚力士像”,可见金刚力士跣足立于方台上,右脚于前,左脚于后,呈跨式站立;上身袒露,颈佩项饰,左臂有力地向前;腰系双层裙和圆弧宽绸带,裙下摆随站势向后延伸。“‘金刚力士像’是我们见到的唐代力士中比较经典的一尊,并且它也属于唐代非常典型的雕刻技法,其中雕刻肌肉所显现出的力量感,包括肌肉形态的塑造,整体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郭学雷说,“金刚力士的肌肉都鼓起了,脚部筋腱也怒张,它不是我们一般见到的那种非常魁梧,而是身材矫健,怒张有力。尤其是身上的裙摆跟身体姿势配合得很好,身子往一边侧,切削平直的衣裙便朝至另一方向,整体形象设计非常棒,显露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雄健而刚劲的气势,这是一个健壮有力的典型形象,也是万佛寺遗址出土的一件石刻雕塑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