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妇好夔龙纹扁足方鼎研究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妇好夔龙纹扁足方鼎研究

妇好夔龙纹扁足方鼎研究

作者:佚名      铜器佛像编辑:admin     

  摘要:“妇好”夔龙纹扁足方鼎,出土于商代晚期的殷墟妇好墓中,乃青铜器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该文从其精美的造型、华丽的装饰、独特的工艺、器身的铭文,以及器物发展演变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科学分析与探讨研究,最后认为,扁足鼎从不参加周礼中的列鼎之礼,其应是王室中地位极高的统治者手中把玩欣赏的物品,是3000年前王宫中的艺术品,其欣赏价值明显高于实用价值。

  宋华

  “妇好”夔龙纹扁足方鼎,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共有两件,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两件夔纹扁足方鼎形制相似,均为长方形口,折沿,方唇,两耳直立于两短边中部的口沿上,腰下部略内收,底近平,稍小于口,四条扁长实心足,形如夔龙。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夔纹扁足方鼎(图一),高42.3厘米,口长34.1厘米,口宽24.8厘米,壁厚0.5厘米,耳高6.9厘米,足高20.2厘米,重18千克,出土时,底部缺损较多,通体绿锈较重,部分花纹也不太清晰,腹部一面及一个扁足上附有丝织品残片。另外,鼎内底缺损约三分之一,中部的铭文“好”字仅存了“女”字,不过,根据另外一件扁足方鼎的内底中部铭文“妇好”二字,可以推断出这件器物的铭文也应为“妇好”。

图一 夔龙纹扁足方鼎 河南博物院藏图一 夔龙纹扁足方鼎 河南博物院藏

  从外部看,夔龙纹扁足方鼎由耳、腹、扁足三部分组成,均采用“三层花”的装饰手法:以云雷纹为地纹,烘托主题;以粗线勾勒出主题框架纹饰;以阴线刻画出主题纹饰的细部。两耳外壁饰阴线,各有一对夔龙纹,夔龙头向上。鼎四面均饰兽面纹(图二),腹外壁四隅及四面中部各铸扉棱一条,以扉棱为鼻梁,两边饰有夸张的大卷角,此角型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羊角相似,是典型的羊角类兽面纹(图三)。兽面“臣”字形目(图四),在兽面的两侧各有一倒夔龙纹(图五)。足两面均饰夔龙纹,夔龙头向上,夸张的张开大嘴,双唇外翻,身子直挺挺的,身尾较长,尾上卷,形似反L形,身饰鳞纹,无足,均以云雷纹为地纹。可以看出制作者具有精湛的工艺水平,运用浮雕和圆雕的装饰手法,将夔龙的形态刻画的如此传神(图六)。

图二 夔纹扁足方鼎上的兽面纹图二 夔纹扁足方鼎上的兽面纹 图三 兽面上夸张的大卷角图三 兽面上夸张的大卷角 图四 夔纹扁足方鼎上的兽面“臣”字形目图四 夔纹扁足方鼎上的兽面“臣”字形目 图五 夔纹扁足方鼎上的倒夔龙纹图五 夔纹扁足方鼎上的倒夔龙纹 图六 夔纹扁足方鼎的夔龙纹扁足图六 夔纹扁足方鼎的夔龙纹扁足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器,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的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被视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尊贵与权力,成为社稷以及旌功铭德的重器。

  我国最早的扁足鼎,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时期,1977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一带的盆形鼎,距今约8000~7000年。到了仰韶文化时期(7000~5000年),新郑市唐户遗址出土了一种扁足无耳的釜形鼎。龙山文化时期(5000~4000年),出现了扁宽式高足鼎和扁刀状高足鼎。二里头文化时期,又出现了名副其实的鼎、爵、斝等青铜器,但日常生活所用的仍是陶鼎。偃师二里头、新密古城寨出土的陶鼎,种类有盆形鼎、罐形鼎和瓮形鼎等,很多都有扁足的形态。到了商代,随着金属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发展,青铜扁足鼎开始出现。二里岗早商遗址中,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首次出土了两件云雷纹扁足铜圆鼎,造型、大小、纹饰基本相同,通高31.7厘米,口径19厘米,足高15厘米,壁厚0.3厘米,重1.85千克,敞口,折沿,方唇,浅鼓腹,下收为圜底,三扁足,上腹饰带状云雷纹,上下饰以联珠纹,扁足饰夔纹(图七)[1]。

图七 云雷纹扁足铜鼎图七 云雷纹扁足铜鼎

  “妇好”夔龙纹扁足方鼎,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属于商代晚期的器物。这一时期青铜鼎的发展无论从形态、铸造工艺及纹饰雕刻上都有了大的提升,尤其是所刻纹饰,不仅精丽之至,而且腰部、足部大都刻有纹饰,有些甚至连耳部也都加以装饰。

  商代扁足鼎制造工艺非常独特,多是采用范铸法铸造的,这是一项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才能完成的工艺。想要制作出形状复杂、纹饰精致、表面良好、形状准确、器壁薄匀的扁足鼎,对陶范的要求非常高,必须干强度高,刚性好,复印性、可塑性和可雕性优良,耐火度和化学稳定性足够,发气量低,具有较低的湿态收缩率,焙烧和冷却时变形量小,脱模性良好[2]。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在当今是找不到的,所以也就成为了范铸法铸造的扁足鼎无法复制的原因之一。首先铸造出鼎身及其身上的纹饰,然后将成型后的鼎身倒立,在鼎的底部安放好鼎足的陶范,再浇注铜液。鼎耳和鼎身的结合部,都留有明显的范线,这些高出鼎内壁的范线,正是陶范法铸造工艺才能留下的痕迹,而失腊法等铸造工艺是找不到这些铸造现象的[3]。通常,由于合范时的微小错位,扉棱两侧的纹饰也会有一定的错位,而整个鼎的表面留有范铸法铸造所特有的由于铜液的流动、冷却、收缩等原因而造成的数十个微小浑圆的小铜圆球和铜疣,这也是任何青铜器仿品所没有的现象。范铸法铸造的铜器,其模、范之间有碎铜片,用以控制厚度,成形后有明显疤痕[4],这些都是商代范铸法铸造工艺的典型特征。

  鼎从造型上可以分为方鼎和圆鼎两种。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中看,尽管发掘出土的方鼎远比圆鼎要少,但是最大的鼎从二里岗的张寨大鼎到殷墟的司母辛大鼎、司母戊大鼎、牛鼎、鹿鼎,却都是方鼎。它们一般不出自小型墓葬,而是王室、贵族殉葬之物,这正说明方鼎在商代礼器中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从目前出土情况来看,扁足鼎从不参加周礼中的列鼎之礼,其应是王室中地位极高的统治者手中把玩欣赏的物品,是3000年前王宫中的艺术品,其欣赏价值明显高于实用价值[5]。根据研究,我们也基本趋于这种观点。

  夔龙纹扁足方鼎出土于殷墟妇好墓中,该墓出土的190件铸铭铜器中,有“好”或“妇好”铭文的铜礼器,包括各种鼎、偶方彝、方尊、方斝等器物达109件[6]。其中方鼎五件,包括扁足方鼎两件,柱足方鼎三件。由于目前发现的扁足方鼎很少,而上面刻有铭文的更少,这就显得它们尤为珍贵。其一,它们为墓主人身份的确认提供了重要证据。“妇好”铭应是作器者自铭,也就是说,墓中人应当是妇好。其二,由于它们铸造时期较晚,正巧能代表商晚期的冶铸水平,为该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其三,鉴于方鼎在商代礼器中的重要性,夔龙纹扁足方鼎也就成为反映妇好地位之高的有力佐证。

  (特约编辑  王蔚波)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代铜器窖藏,科学出版社,1999.02

  [2]谭德睿.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研究。考古学报,1999.2

  [3][5]一言。无法仿制的商代扁足鼎.中国商报,2001:7.28

  [4]向鹏。青铜器辨伪浅析。毕节日报,2009:11.20

  [6]张昌倬.中国100处考古发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08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