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2013年3月,在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处房地产建设项目中发现两座砖室墓,随后考古人员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4月中旬,曹庄隋唐墓葬一号墓出土了一方墓志,志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文字。截至目前,该墓出土的重量级文物有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成套的编钟编磬等,另外在墓中发现有人的牙齿,在二号墓中还出土了人骨遗骸。如何确定一号墓为隋炀帝墓,二号墓为萧后墓?该墓葬是否为隋炀帝的最后葬身之地?全国为何出现了如此之多的“隋炀帝”墓?这次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意义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文物网采访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原所长刘庆柱先生。
中国文物网:目前江苏扬州西湖镇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进展如何?
刘庆柱:目前隋炀帝萧后墓葬考古发掘工作还未完全结束,其中对二号墓的发掘及清理工作正在进行。
中国文物网:如何确定一号墓为隋炀帝墓,二号墓为萧后墓?
刘庆柱:首先,西侧墓中出土了一方墓志,上载“随故炀帝墓志。惟随大业十四年太岁……一日,帝崩于扬州江都县……于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荆棘芜……永异苍悟……贞观元年……朔……葬炀……礼也方……”,铭文中的“随故炀帝墓志”表明该墓应为隋炀帝杨广之墓;其次,在一号隋炀帝墓中出土了两颗人类牙齿,这两颗牙齿经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而结合文献记载,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8年,人物年龄和“牙齿年龄”吻合,可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第三,二号墓内发现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结合文献记载该墓主人应是隋炀帝萧后;第四,出土的高规格随葬品符合墓主人身份,这两座隋唐墓葬古墓出土了鎏金铜铺首、十三环蹀躞金玉带、凤冠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和骑马俑等高规格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与墓主人身份地位相符;第五,两座墓葬的形制和出土文物的特点与时代相符合也可作为辅证。
中国文物网:除了这次在西湖镇曹庄发现的隋炀帝墓,江苏扬州雷塘、陕西咸阳武功县武功镇和河南洛阳洛宁县东宋乡都各自有一座“隋炀帝”墓,为何出现了如此之多的“隋炀帝”墓?
刘庆柱:根据历史记载来看,隋炀帝陵墓迁葬过几次:隋炀帝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再后来改葬雷塘。此次考古发现论证的意见是,西湖镇曹庄墓地是隋炀帝最终的“葬身之地”。此次发现的隋炀帝的牙齿,以及萧后的尸骨及墓地,可以确定是他们“最后一次入葬”。因历史文献记载不详和后人附会,甚至后来讹传讹的现象,所以才会出现一帝多墓的情况。
中国文物网:这次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意义有哪些?
刘庆柱:首先,此次考古发掘确定了隋炀帝最后的葬身之地,虽然目前不能确定这次墓葬是从哪里迁过来的,也无法确定隋炀帝的原葬处在哪里,但却能确定其最后的墓葬地就在西湖镇曹庄;其次,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萧后去世及埋葬的时间和隋炀帝迁葬的时间都有明确的记载,有助于确定该墓出土文物的年代;第三,隋炀帝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事迹都与扬州有着莫大的关联。目前大运河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扬州正是大运河申遗的一个关键结点,而修建隋唐大运河是隋炀帝一生功业中的重要一项,透物见人,像这样一位隋唐大运河开凿的决策者和统筹者墓葬的发掘,对于扬州大运河文化遗产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运河遗产的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