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挖掘、清理到重要环节时,考古人员说:“会屏住呼吸,生怕吹口气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
本报宝鸡讯(记者赵航赵国强)擦拭掉K8壁龛里青铜簠(fǔ,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边缘的泥土和绿色铜锈,这件穿越了3000多年的青铜器泛出了金色的亮光。昨日,备受关注的宝鸡石鼓山M4号墓穴考古进入到最后的清理工作,出土的青铜器目前已增至48件,即将展开的文物提取令在考古现场工作了两个多月的考古专家们颇为兴奋。
M4号墓仅1件青铜器、1件陶器有损坏
沿着一面依靠在墓室南侧的直立竹梯,考古人员一手拽着保护绳,一手扶着晃悠悠的梯子下到深约7米的墓穴底部。墓室西侧的K8壁龛前,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的工作人员用数字显微镜对准一件青铜簠,仔细扫描粘在青铜簠表面的一块红色印记。“这是漆质物在青铜器上留下的痕迹,通过显微摄影可以清晰地重现漆质物的细节。有些文物非常脆弱,为了避免文物受损,我们在挖掘、清理到重要环节时会屏住呼吸,生怕吹口气,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工作人员宋俊荣是本次石鼓山考古队中唯一位女性。她说,目前M4号墓葬挖掘出土的文物大多保存完好,只有一件青铜器和一件陶器有损坏,其中陶器受损较为严重,目前他们使用化学加固剂B72对受损文物进行加固,以便提取。此外,考古队员在K5号壁龛中发现的漆器痕迹,属于脆弱质文物。
宋俊荣说,为了保证破损文物和脆弱质文物考古价值的完整性,考古人员在提取中,将采取“整体打包”的方式进行提取,即对该文物及其附着的土块一并切取,且切取的土块体积必须大于文物体积。提取后,将这些文物放置湿度控制箱,在考古实验室中进行微观发掘,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备考古研究人员研究所用。
48件青铜器提取完毕后将对墓主棺椁进行发掘
“目前考古清理仍然在墓穴的二层台展开,主要抓紧清理墓穴西侧、北侧、东侧壁龛里的青铜器。”用刷子刷掉覆盖在青铜器表面泥土的考古人员介绍说:“等将壁龛里的文物提取完毕后,考古发掘还将继续挖深1.5米,开始对墓主棺椁进行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介绍,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M4号墓葬K8号壁龛继12月25日下午出土4件青铜器后,26日下午再次挖掘出土4件青铜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截至目前,M4号墓葬挖掘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已增至48件,目前正在对墓葬内的文物进行绘图、核准、清理、加固,为明日的提取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墓主可能是女性的说法能否从棺椁开启后即刻做出判断?王占奎说,因为时间久远,估计墓主骨骼早已变成骨灰融入泥土,除非骨盆等界定性别的明显特征出现,才能最后判定,“届时棺椁里还将有令人非常期待的发掘,因为棺椁里是否还有墓主生前最喜爱的物件还不得而知。”
陶制碎片将石鼓山人类文明推至新石器时代
在考古现场,除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陆续出土外,早些时候在M4号墓南侧100米考古发现的大量陶制碎片格外引人关注。考古专家对残破陶罐和陶片的制作方法和器表的装饰手法等特征进行分析,初步判断这些不起眼的陶片应该是距今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根据考古界对新石器时代的划分,大约12000年前人类已经使用原始的模制技术和泥片贴塑方法制作陶器,但是这个时期的陶器工艺原始、器类简单,无刻意的装饰。而进入到距今7000-9000年前的中期,陶器工艺有很大改进,普遍采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陶器的颜色以红色、褐色陶为主,烧成温度提高。虽然器表存在色泽不一的现象,装饰普遍比较简单,但是彩陶已经在黄河流域开始萌芽。
王占奎介绍,根据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片推断,人类早已在渭水之滨繁衍生息,但和目前石鼓山出土的族群墓葬应该没有必然联系。
(原标题:今日提取墓葬青铜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