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创造的青铜艺术的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青铜器被广泛地使用于对天神、对祖先的祭祀,也是贵族阶层在宴乐礼仪等场合使用的器物。一些特定的青铜器,如鼎等器物,又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
在商周战国时期,青铜工艺是较为典型的工艺品种,它的生产管理,分为官营和私营。皇室贵族的奇巧奢侈品,由政府专设机构制造。当时京设“少府 监”,少府监所属的“尚方令”、“考工令”均为督造金属器皿的机构。外地蜀都、广汉郡、成都均设有工官,管理皇室所用金属及髹漆器皿。一般铜器上,也发现 不少刻有管理制作的官吏姓名和职位铭记,如令口、丞口、掾护、佐、啬夫等文字的。此外,民间手工业铜器作坊也遍及南北各省。
专家介绍,中国青铜制品中,虽不乏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但礼器的数量最多。青铜器的使用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政治统治 的工具之一。 自战国开始,列国在政治上的分裂导致各国的青铜工艺独具特色;冶铁技术的提高和铁工具在铜器制造业中的使用,为铜器作坊内部更细密的分工和发明新技术提供 了有利条件。从制作和实用的目的看,商周是酒器的组合,是以祭祀重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春秋战国则是重食器的组合,是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 义;而至秦汉时代,青铜器的运用则为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礼器的特性,而向生活的日用器皿方面发展,增加了许多实用功能,更贴近人的生活本质。
汉朝青铜器的工艺特点和成就
器形
汉代铜器形制,除保留着数量极少,风格也迥然不同的鼎、壶、敦等传统品种外,还新生产出流行较广的铜镜、铜灯、熏炉、铺首、奁、钟、钫、洗、 案、勺、碗、熨斗、锥斗等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品种。铜洗、铜镜、铜灯、熏炉最多。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铜鼓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开来。
工艺
汉代统治者随着经济的复苏开始打着“神”的旗号而奢侈起来,铜器制作便因此产生了很大变化,既注重实用又强调审美。商周时代所崇尚的礼器减少 了,其他器皿也由漆器、陶器代替。铜器的装饰也不像战国时代那样注重繁多的花纹装饰,而流行素器,或仅有简练的弦纹或铺首,比较华贵的饰品则不惜工本施以 鎏金,或金银错,使其呈现出金碧辉煌、高雅华贵的品格,以至形成汉代青铜工艺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促进了青铜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铸造
汉代铜器的制作和装饰手法,有捶打、刻画、模铸等几种。封建地主、豪强富商所占有的奢侈品,多采用鎏金、金银错、包金、金银扣、镶嵌玉石珠宝等 诸种加工技巧,把器物装饰得格外富丽豪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人鲍照(公元414~466年)曾在诗中云:“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 仙……”,把铜铸博山炉刻画得玲珑剔透。《西京杂记》也载有:“长安巧匠丁缓者,为恒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亦称被中香 炉)……”均形象地记述了当时熏炉及铜灯制作的精奇巧妙。
中国的青铜器经历了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蕴含了浓重的民族感情。3月中旬,原本定于佳士得拍卖的中国国宝皿方罍在各界华人藏家的帮助下,最 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洽购成功,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炎黄儿女对华夏文化的拥护,也再次将中国传统瑰宝——青铜器抬上国际舞台。文中此青铜双耳衔环瓶,为广州 隆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近期展出藏品。此瓶高48cm,圆口,唇加厚,有盖,隆顶,顶置三立钮。敛颈,斜肩,鼓腹,两侧对称置铺首衔环耳,圆形高圈足。 通体错金为饰,纹饰华美精致,工艺复杂,保存完好。经北京中博权威专家鉴定,认为瓷器具有汉代早期制作工艺及特点,具备非常高的收藏价值以及升值空间,是 一件极为难得的青铜收藏品!
(原标题:精品青铜双耳衔环瓶 国粹传承华美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