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原定3月20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的商周青铜器皿方罍,最终以洽购方式成交,在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之后,即将回归故里,入藏湖南省博物馆。与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引发强烈的抗议和声讨相比,皿方罍回归波澜不惊,皆大欢喜,国有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联手实现了国宝回流,并且与国际一流拍卖行作了一次良性互动,操作之理性、心态之成熟值得点赞。
根据公开资料,这件皿方罍高63.6厘米,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器身上有“皿父乍尊彝”五字铭文,是目前所见商周方罍中最大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是难得的文物珍品。更令热爱文物的人牵肠挂肚的是,预备拍卖的只有罍身,罍盖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刻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铭文。皿方罍上世纪20年代出土于湖南,不久便“身首分离”,罍身流落海外,1928年即见诸法国学者的著录,不仅曾被美国洛克非勒家族收藏,而且曾辗转流传于卢芹斋、姚昌复和包尔禄等著名藏家和古董商之手,1961年,这件珍宝又“流浪”到日本,最终被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所拥有。
国宝的命运反映了国家命运。像皿方罍这样流散在海外的文物约为1700万件,无论是被劫掠还是被买卖,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贫弱不堪甚至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此次湖南收藏家集体出手,在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政府的支持下,按照国际游戏规则顺利买回国宝,已经通过媒体被广为传播,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01年这件皿方罍亮相纽约佳士得,并以924.6万美元创下亚洲艺术品的世界纪录时,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馆曾筹集巨款赴美竞买,却因财力不够雄厚,竞争不过法国买家最终铩羽而归。可以说,没有国家的富强、文化的昌明,皿方罍的“合璧”是难以想像的,还有专家认为,没有开放的市场,让佳士得进入内地,皿方罍能否顺利洽购亦未可知,毕竟2009年法国佳士得强行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引发的巨大风波仍历历在目。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完罍归湘”着实意义非凡、可喜可贺。
需要指出的是,当年被买卖并经历多次交易的皿方罍,与圆明园被劫掠的十二生肖兽首的情况完全不同。对于后者,应当坚决追索,而不应该通过拍卖等形式交纳赎金,为其漂白,否则等于变相承认其合法性;而对皿方罍这类通过市场交易等合法手续外流的文物,则应当衡量其价值,遵循市场法则促成回流。此次洽购,先是湖南省博物馆致函佳士得提出商购,称馆方已筹得2000万美元,希望以此价格成交;接着收藏家曹兴诚发出倡议,华人藏家一律不参与竞拍,以成全湖南省博物馆;随后喻恒、郑华星、朱绍良、唐炬、蒋念慈等中国藏家联名发表《华人藏家集体致纽约佳士得的一封公开信》,支持国宝回归。中国的声音,温和但坚定,最终在拍前达成交易。与2009年中国藏家蔡铭超对鼠首、免首拍而不付引发的轩然大波,可谓功德圆满。
纵观皿方罍归国的全过程,事前没有打着爱国旗号鼓动公众情绪,事后没有大肆宣扬普大喜奔,中国的博物馆携手社会力量,遵循在国际艺术品交易的通行法则,理性平和地参与博弈,通过艰苦的多轮谈判终于达成心愿,媒体和公众对此反应同样波澜不惊,显示出的淡定和成熟,是可喜的进步,堪与皿方罍归国相媲美。
换句话说,如果洽购告吹、竞拍失败,皿方罍依旧在海外漂泊,那又怎么样?它依旧会受到最好的保护,并作为一件重要的中国文物征服每一个看到它的人,每一个有正常心态的人,都会把它视作文化的结晶而非国耻的标记,这才是一个大国和它的国民应有的胸襟和气度。况且,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件流失文物都要回国、买回国,追索难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花钱买同样不可能,要知道在海外市场流通的中国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使全中国的外汇储备加在一起仍显微不足道。比买回一件珍宝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为流失海外的另文物登记造册,编制名录,通过拍照和数字化取得更多的资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才是更务实的做法。
皿方罍归国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悬念,那就是税的问题。具体说来,一是艺术品关税该怎么收?中国对入境艺术品征收高关税一直饱受诟病,去年刘益谦拍得《功甫帖》时,就碰上为交纳近1500万元的增值税和关税的难题,最放在上海自贸区,通过借展方式绕过法律雷区。那么此次湖南藏家出手,是否还需另交天价税费?
二是所得税可否减免?在国外捐赠艺术品、资助博物馆可以减免所得税,但中国推广这种做法始终干打雷不下雨,此次湖南藏家的善举能否推动政府善政?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