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海外回流珍品搅动国内收藏界一池春水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海外回流珍品搅动国内收藏界一池春水

海外回流珍品搅动国内收藏界一池春水

作者:佚名      铜器佛像编辑:admin     
苏轼《功甫帖》 苏轼《功甫帖》 鸡缸杯 鸡缸杯 皿方罍 皿方罍

  那几年,无论是乾隆转心瓶还是黄庭坚的《砥柱铭》,海外回流文物艺术品动辄就是“天价”,留存在海外的“中国宝贝”一时间成为业界关注和追捧的焦点。

  这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天价拍品骤减,中等价位拍品成为主流,业界表示,虽然中等价位拍品引来了大量的收藏新人,给市场注入了活力,但能够支撑价位的好东西呈现出的“枯竭”状态令人担忧。

  在这个春天里,有两件拍品牵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神经,作为拍品,它们都得到了很不错的价码,而作为中国传世文物精品,它们也都借助资本的力量,走上了“回家”的路。

  “宝贝回家”带来新气象

  一件是皿方罍(音同“雷”),也称“皿天全方罍”,由器盖刻有“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以及器身“皿作父己尊彝”的六字铭文得名。是目前所见商周方罍中最大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

  2014年3月20日,湖南省博物馆官网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湖南省公私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合力推动下,经佳士得与皿方罍当前所有者的积极沟通,买卖双方于纽约时间3月19日圆满达成协议,皿方罍即将回归湖南,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13年前,几乎是在同一天,皿方罍器身在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含手续费约折合人民币9000万元)的天价成功拍卖,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记录。

  13年后,皿方罍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内。作为一件重要拍品,它原定于纽约当地时间2014年3月20日再度亮相佳士得,并将以1000万美元起拍。当地时间3月19日下午,来自湖南的收藏家群体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佳士得经与皿方罍当前所有者沟通后达成拍卖前的成功洽购。此皿方罍将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该馆曾于3月15日致函佳士得,表示已筹措两千万美元,表达购藏意愿。

  另一件是“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2014年4月9日,香港苏富比春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上,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在长达7分钟的竞价中击败古玩大佬乔瑟普·埃斯肯纳茨,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竞得此杯,也由此刷新中国了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年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香港苏富比称,除本拍品外,存世的鸡缸杯仅有三件为私人收藏。

  鸡缸杯,即饰子母鸡图之盛酒小杯,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这种鸡缸杯出自明代成化年间的官窑,是明宪宗朱见深为其一生挚爱的贵妃万氏专门制作的,当时价值已超过10万两黄金。

  无论是皿方罍还是成化鸡缸杯,翻阅它们的“履历”可知,虽然传承有序并先后被世界顶级收藏人士雪藏,但“天涯飘零”是它们抹不掉的共性,“回家”或许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资料显示,皿方罍1922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被发现后的九十多年里盖、身一直分存异处:器盖于1956年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器身,也就是此次拍卖的皿方罍流失海外,先后被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和日本藏家所拥有。

  成化鸡缸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伦敦收藏家利奥波德·德雷福斯夫人收藏了,此后入玫茵堂珍藏。玫茵堂是在菲律宾的瑞士藏家斯蒂芬和吉尔伯特·裕利在知名古董商仇炎之和桂斯·艾斯肯纳奇的协助下历经50余年而成就的,这里的收藏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历朝瓷器中最上乘珍品,被认为是仍在西方私人手中的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

  谈到海外文物回流,特别是皿方罍的回归模式,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由博物馆联合私人藏家合力购买流失文物,属于国宝海外回流的一个典型案例。

  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说,他本来不赞成动不动就“国宝回归”。因为很多媒体鼓吹的“国宝”其实就是一般文物,不具备唯一性和特殊性,国内博物馆都有类似的,没必要回归。但皿方罍不同,它不回归,器身和器盖不能合并,那都是残件,不能够体现古代青铜重器的艺术魅力。

  而这两件宝贝的回归也让国内艺术品收藏、拍卖界看到了一些新的气象。“这两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挖出来的好东西量很小,因此大家都格外海外市场。不过有些外国买家认为中国买家手里钱不够,所以把好东西藏起来了。因此,这次无论是民间收藏家出手,还是民间收藏家联合有国家背景的博物馆一起出手,都让海外收藏者看到了中国买家的实力,也期待在海外宝贝回流的有力带动下,今年内地拍卖市场能够有更好地作为。”对此,一位拍卖市场资深观察者这样表示。

  谁拿着“中国宝贝”海外储藏室的钥匙?

  “要知道,只有贵东西、好东西才能引动更多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位拍卖公司老总这样说。而天价拍品在国内拍场渐少的原因,与手握重器的收藏者“不放水”有直接关系。

  业内普遍以为,2009年春拍开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涨,催生了过亿拍品的出现,而以比利时艺术品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为代表的国外收藏大家或者家族释放出中国历代艺术精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两年,像尤伦斯这样的大收藏家提供拍卖的精品明显减少,天价拍品数量也骤然缩水,比如2013年全年,内地拍场破亿元的只有哈默基金会提供北京保利拍卖的那件黄胄的《欢腾的草原》,成交价为1.288亿元。

  2014年内地春拍迫近,摆在拍卖企业的老总面前的头等大事,依旧是征集。据拍卖业专家级人物季涛介绍,拍卖业大佬们口中常常念叨着征集难,这个难字不是指普通的拍品征不到,而是指那些高(档)、精(品)、新(鲜货)的文物艺术品。也就是说,金字塔中底部的拍卖品的征集问题并不大,顶级拍品则难以征到,但谁都明白,也只有顶端的拍卖品才能使人眼前一亮,才能起到聚焦新闻、聚集人气和买气的吸引力。

  好东西都去哪了?季涛认为,部分海外回流的艺术精品已经被收藏者永久雪藏,特别是一些企业收藏,好东西一旦入库,再见一面绝非易事。

  但好东西出货的几率也并非没有。比如从源头上说,季涛就表示,文物艺术品海外回流依旧是缓解拍场精品供求关系的重要抓手。“内地市场价格的不断高涨,还会进一步刺激文物艺术品的海外回流,一些精品、新货将会继续不断出现。尤其是伴随着海外早期老收藏家的老龄或离世,当他们的后代们对于艺术品收藏兴趣不大或兴趣点不同时,加之对遗产税的考虑,都会促使晚辈将父辈的收藏品整体拿出来进行拍卖,进而丰富市场的资源,促使那些高档、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物艺术品重新回到世人面前。”季涛表示。

  另外,他还认为,此前一些企业在遇到资金问题或者濒临破产时,也常常会将自己的收藏品变现救急,这也使得一些好东西有机会再回到市场中来。

  别让“宝贝”止步在回家的路上 

  虽然海外市场被视为艺术精品、珍品现身的重要场合,但即便等到好东西现身,很多国内买家同样感到苦恼。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差钱吗?

  “宝贝入关”的难题

  曾经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文物学会此前统计,考虑到战争掠夺以及盗墓交易,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这些流失的中国文物大多数散落民间。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国内艺术品需求直接影响着全球市场的成交量。总部设在法国的世界著名艺术品评估和市场分析网站ArtPrice近期公布,虽然在2012年中国国内艺术品需求下降导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下跌9%,但2013年中国依旧蝉联世界最大艺术品买家宝座,中国收藏家购买了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艺术品,将美、英、法等国家甩在了后面。ArtPrice行政总裁厄尔曼甚至表示:“中美两国占据了世界艺术品市场的三分之二的购买力。”

王珣《伯远帖》王珣《伯远帖》 米芾《研山铭》米芾《研山铭》

  一面是大量文物和艺术珍品存于海外,另一面是大量的中国资金海外淘宝,这就使得很多收藏者在对的时间能够遇到对的东西,最后揽得宝物归。而近20年来,拍卖也早已成为了流散海外中国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直到2012年底,海归文物已占全部拍品的50%以上。

  但文物艺术品海外回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北京某拍卖公司总经理就表示,近年来,全球经济变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给文物回流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条件。不过,海关营业税的问题让文物回流“倍感压力”,他希望拍卖公司能够联合起来,继续为文物回流做努力,并与政府取得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2013年9月,在美国纽约亚洲艺术节“中国古代书画精品”专场拍卖中,刘益谦经过70轮激烈角逐,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拍回苏轼墨迹《功甫帖》。当聚光灯盯住这件拍品的真伪问题时,刘益谦遇到了另一个更为实际而棘手的难题——宝贝入关。

  国外竞拍到的东西,要入境就涉及到关税问题。而依据相关规定,对进口艺术品要征收6%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在这样的关税尺度下,《功甫帖》运回上海展览可能需要1500万元。如若不然,那么只能暂时取道香港,再以“借展”方式到上海展出。据刘益谦说,为这事他也曾向政府争取过民间国宝回流的特殊政策,但至今无果。

  中拍协201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海关监管部门对文物艺术品进境执行了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导致艺术品拍卖企业海外业务减少或转移近百亿元。

  对此,多年从事文化艺术品市场监管工作的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张新建表示,在中国内地,艺术品被列为进口商品的第21类,与奢侈品列为一类。根据过去的税率,与中国签订贸易最惠国协定的国家,艺术品原作的进口税率为12%、复制品的税率为14%,没有签订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其艺术品进入中国的关税为50%。这个关税在世界各国中处于较高水平。为此,他曾多次建议有关部门降低关税、甚至是零关税。

  “2011年12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于2012年关税事实方案的通知》中,决定自2012年起将三类艺术品进口关税税率降低一半,调至6%,降低后的税率已接近欧洲关税水平。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国家利用财税杠杆来支持文化发展建设,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张新建表示。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回流文物有望实现零关税,并简化审核。

  资料显示,为了提高本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一些国家除了实行艺术品进口零关税,还建立了税收更加优惠的国际贸易自由港。新加坡是全世界较大的专营艺术品和古董的自由港。存放在新加坡自由港的艺术品在进入新加坡海关之前,不会被计入新加坡贸易数据。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得新加坡在过去25年中,艺术品贸易年均增长35%。由此可见,低税政策的确是成就世界艺术品贸易大国的法宝。 

  警惕赝次品出海“镀金边”回来“披金衣”

  在海外拍场上,几个买家为了一件宝贝展开争夺战是常有之事,为了带宝贝回国,收藏家们大费周章也在所不惜。但如果你中意的那件宝贝是个新活儿,或者是跟你坐一趟飞机刚到国外的“假宝贝”,你该怎么办呢?

  在机场海关的工作的人士们就常常被惊出一身汗。在通关检验时,它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出口艺术品,不仅包装精美异常,而且在一些外包装上还显著批注“故宫藏书”、“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等字样,打开这些字画,常常是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甚至还有几张创作时代更靠前、画家知名度更大。这些难道是要走私出境的文物?

  而当这些疑似“文物”被送到文物鉴定站后,结论很快就出来了。原来,这些被包装得名头甚大的“宝贝”,都是现代仿品。

  明明不是文物,那为什么出关时还要如此故弄玄虚?业界人士透露,这些“宝贝”到了国外,摇身一变就有可能成为拍卖场上的座上客。即便做不到如此高端,这些原本很廉价的仿冒宝贝出海转一圈,再回来也可以被贴上“回流文物”的镀金标签,实现身价倍增。

  对此专家表示,海外回流文物并不都是真品和精品,近年来,鱼龙混杂的赝品文物回流现象愈演愈烈。很多中国内地制造的赝品,在中外古董商勾结串通下,经过海外小拍卖公司或者国外古董店之手又流回国内。“过去20年,海外赝品经由不同途径,洗白回流国内,甚至成为拍卖图录封面或封底的事屡见不鲜,购买海外回流文物,还要擦亮眼睛。”上述人士这样表示。

  另外,业界人士表示,古代书画不可再生、存世稀有。流存海外的中国古代书画精品的回流,满足了中国藏家对书画精品的文化与市场需求。但是必须看到,大量著名的宋元绘画已经成为国外公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正能够回流的精品并不多,而国内藏家的盲目性却导致了海外回流文物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回流热潮中,辨真别伪,客观理性地看待回流书画,才是中国收藏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海外文物回流不能仅靠“买卖”

  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回归了!想必这则新闻会让很多人心头一热。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个多世纪前,被一位挪威军官买走的七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将在2014年秋季“重归故里”。这些石柱是挪威卑尔根一家博物馆收藏的2500件中国艺术品的一部分。据2013年12月达成的协议条款,中国商人黄怒波将向这家博物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作为回报,这些石柱将于今年9月被送回中国。

  原来又是一次花钱“买来”的回归。虽然这件事的个中详情有待公布,但笔者认为,通过购买让文物回流的路子不可持续。

  我国的海外流失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不少精品。而更让国人扼腕的是,这些文物背后往往附带着国耻家仇。鸦片战争后,我们被西方列强踩在脚下,千千万万的文物珍品、古籍善本频频流失,或被抢走,或被偷走,或被买走。一位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曾写道: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

  目前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到底有多少,恐怕难以计数,想来也是个天文数字。资料显示,目前仅仅在法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历代文物就有约260万件。让文物回归故土,早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可是应该怎么回归?买?或者利益交换?这些方式显然无法持续。

圆明园兽首展出圆明园兽首展出

  此前,追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一事曾引发广泛热议。其实,若论艺术造诣,这些兽首铜像价值不高,甚至当时都没有列在英法联军的战利品清单上。可就因为它们与曾经屈辱的国耻相关,如今对它们的赎回就有了难以估量的价值,在逐利的资本左右下,这些兽首在国际拍卖市场的价格一飞冲天。牛首、猴首和虎首当年的拍卖价格分别达到774.5万港币、818.5万港币、1544.475万港币。2007年,马首更是拍出6910万港币的创纪录价格。

  如果不断买下流落海外的文物,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方面承认了对方对文物的所有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助长了文物走私的猖獗。就像那句广告词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可若按照法律途径追讨,同样困难重重。当初经历战乱、被掠夺到海外的流失文物几经转手,其现在的所有人几乎都不是当初的战争参与者,而是通过正常交易购买的,很复杂。就好像我们买了一辆二手车,过几天有人来说这是赃车,我们心里肯定别扭:我是正常途径买的啊。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竞拍、购买等方式让文物回流,规则明确,见效快,其中彰显的爱国心当然不容诋毁;但若从长远来看,花钱并不是个稳妥之计,还是需要一条更可靠的路,虽然难走,但走得心安理得。

  既然难走,单凭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努力远远不够。对此,还是需要国家政府整合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尽早让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家园,洗刷耻辱。

  相关链接:

  1 / 中国十大“回流文物”事件

  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

  民国四大收藏家之一的郭葆昌去世后,他的儿子郭昭俊携带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三希堂”中的两件,即《中秋帖》和《伯远帖》等文物于1949年解放前夕去了香港。1951年9月,郑振铎局长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离京出访印度、缅甸。途经香港短暂逗留,得悉郭昭俊以十多万港币抵押于香港汇丰银行。一年后抵押期满,涨价至48万港币,郭昭俊无力赎回,准备出售,许多外国行家都在觊觎这两件珍宝。

  郑振铎将此事报告周总理后,周总理指示,无论花多少钱也得赎回,但必须保证真迹,并能安全运回境内。最后经总理批准,指派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上海文管会副主任徐森玉兼程南下鉴定真伪,并商讨洽购。他们几经周折进入香港,确定是真迹。于是以48万港元向汇丰银行赎回,同年12月入藏故宫博物院。 

  “翁氏藏书”

  1985年,“翁氏藏书”突然出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善本书展”上,即引起学术界、文物界的震动。翁万戈先生系翁同龢的第五代世孙,“翁氏藏书”于40年代被其携至美国。回国后,傅熹年先生将抄录的“翁氏藏书”目录复印给一些国内知名版本专家看,由此,学者们断定:“翁氏藏书”是已知海外惟一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私家藏书,也是目前所知清代以来流存海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古籍善本收藏。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与翁万戈先生谈妥:“翁氏藏书”参加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允许拍卖给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而上海图书馆与翁万戈先生达成协议,不通过拍卖,以协商转让的方式将这批珍本入藏上海图书馆。同时将价格从原来的550万美元降至450万美元,也不需支付百分之十的拍卖佣金。 

  湖北秭归县屈原纪念馆东周青铜敦

  1988年11月,中国有关方面发现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公开拍卖的东周青铜敦系湖北秭归县屈原纪念馆当年6月所失,遂以完备的证明资料向美方索回。 

  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

  在拍卖市场上,古籍善本一直是个小众化的收藏门类,收藏人群、总体数量和整体价格都不像书画一样炙手可热。然而,在近几年,一直不温不火的古籍善本行情看涨,上升趋势有目共睹,一批真、精、新的优品屡屡打破纪录,撼动拍场。1995年,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回流文物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以143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 

  圆明园兽首

  2000年,圆明园虎首、牛首和猴首三件铜像分别亮相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会,最终被保利艺术博物馆竞购回国;此后,猪首铜像也从美国顺利回归,由何鸿燊先生花600万港元购得并捐赠保利博物馆。10年之后又有台湾藏家推出的精美马首,其咨询价已是当年猴首估价的10倍,成交价是当年三个兽首的两倍,高达6000万元港币,亦由何鸿燊再次解囊相助捐赠回归。

  2000年回到大陆的铜牛首、铜猴首,一共花去北京保利集团1593万港币;随后被拍回的铜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其代价相当于前两件的总和;2007年,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10万港币,是铜牛首、铜猴首、铜虎首总价的两倍多。而今,鼠首和兔首铜像竟又拍出了2800万欧元(含佣金共计约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 

  河北曲阳王处直墓浮雕

  2000年,当获悉在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将要上拍我国河北曲阳王处直墓被盗浮雕之后,国家文物局会同河北省文物局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大量的取证调查工作,从而通过外交手段和法律途径成功地将被盗文物追索回国。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

  在“200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会”上以2530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一价格创下了中国书画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写生珍禽图》是从海外征集归来的稀世珍宝,是世存13件宋徽宗亲笔画之一,根据有关记载推断,该画于清代嘉庆之后宣统之前流出皇宫。

  据介绍,《写生珍禽图》从海外回到北京后,嘉德公司立刻邀请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启功、傅熹年等共同考证,确认为是宋徽宗亲笔作品,被一致公认是一件数百年来罕见的无价之宝。 

  米芾《研山铭》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承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东瀛,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2002年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由境外征集请回北京的米芾《研山铭》书法原作,国家斥资2999万元购回了早年流失到日本的米芾《研山铭》。

  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

  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向美国收藏家安思远购回的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2003年9月23日下午在上海博物馆公开展出。展出的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原有十卷,历经千年只剩下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和第八卷,其余六卷已散失。 

  苏轼《功甫帖》

  2013年9月,中国大陆藏家刘益谦斥资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从纽约苏富比秋拍中拍得苏轼《功甫帖》。业内甚至热议,海外回流文物的税收政策或因此而转向利好。上博、苏富比及藏家刘益谦三方针对《功甫帖》的真伪发表意见,来来回回几个回合,一直没有定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