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盗墓的全球化市场:流失与回流的真相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铜器 >> 铜器佛像 >> 盗墓的全球化市场:流失与回流的真相

盗墓的全球化市场:流失与回流的真相

作者:佚名      铜器佛像编辑:admin     
资料图 资料图

  一个国际市场的存在,给作为供应方的中国的古墓盗掘与文物交易提供了全球化土壤。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中国正在从一个纯粹的古文物供给国变成一个重要的文物消费国

  流失与回流的真相

  按照西安“金泉钱币”副总经理王保国的说法,“文物交易的最大特点就是‘神秘性’”。金泉钱币公司是国内重量级文物商王刚的私人作品,据说,全国市面流通70%的古钱币都来自他的个人收藏。尽管古钱币交易是国家已经较为放开的一块文物市场,但对于“金泉钱币”中价值超过千万的五件绝世珍品:武阳三孔布、天盛元宝、大清一百、金代铜钞版和明代金锭,王刚并不愿意向人过多提及它们的来路和故事。王保国解释说,“这是‘行规’”。

  依据文物学会统计,文物收藏量在10000单位以上的文物商在全球有3000人左右,正是这些不同国家的重量级古董商在全球控制着一个复杂而紧密的文物交易网络。“大量文物从不同国家的地下挖出,经过四到五道文物贩子倒手,最后到达境外重量级交易商的手中,也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进入合法化的商业渠道,拍卖、转手、升值,过去循环流通一次一般要耗时三到四年。”许地山说。

  每次流通循环的完成就意味着文物的一次大幅度升值,“经营文物是个只输时间不输钱”的生意。以保利集团2002年用2600多万元的价格从海外拍回了圆明园文物牛首、虎首和猴首为例,有圈内人士透露,6年前,这三件文物第一次出现在伦敦一场文物拍卖会上的时候,三个标的底价总和仅为1.5万英镑。而许还山说:“文物作为非法盗墓的历史却在这一次次交易中消失。”

  今年1月初,记者向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索要了一份去年一年的文物拍品目录。其中中国文物拍卖品多达102件,在目录第24页上,是6个西汉裸体陶俑的图片,旁边用文字注明:“此系中国汉代文物,出土地为西安,拍卖底价为每件6000美元~8000美元,拍卖时间是美国时间2002年3月20日。”西安警方告诉记者,2001年底西安白鹿原上一汉代诸侯墓被盗,盗墓者们盗空墓室外层后又侵入寝殿,共盗出271件彩色裸体陶俑,据估计,绝大部分陶俑被盗墓者以每件600元的低价售出。据警方描述的陶俑特征,可以确认,在索斯比拍卖行3月20日将拍卖的6个中国陶俑正是出自于这批“被盗品”。从中国出土到美国“上市”,这6个陶俑只花了不到两个月。

  许接着告诉记者,在许多国家,非法出土文物交易都被政府禁止,而对流入境内的他国文物交易却持允许态度,“这等于给盗墓文物创造了一个可供‘漂白’的全球性市场”。虽然业界重新提出联合国1970年公约“由起源地保护文化财产”的原则,希冀杜绝文物“异国买卖,境外交易”的传统,但“‘秘密’几乎成为文物与生俱来的附加值,谁会愿意说出它的来历?”

  从2001年开始,世界文物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动:国际市场上的中国文物重新流回国内的数量骤然剧增。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振生做过统计:“在去年一共成交的8796件文物艺术品中,海外回流占了3000多件,里头拍得价格最高的25件文物,总价值达12105.2万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界知名人士对这种“高价购买自己东西”的势头不以为然,他认为,回流旺盛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近几年国外普遍经济萧条,海外文物市场暂时趋于饱和,一些国际文物交易商在保证足够利润空间情况下,进行选择性地适量放货,“货源就是贮放在他们库房中,那些从各国盗出的地上地下文物”。

  流失与回流的真相其实是市场杠杆下盗墓经济的表现。“有一个全球性市场存在,文物交易的链条就永远不会断裂,这就是任何行业都会出现萧条期,而盗墓现象经年不衰归根结底的原因。”许还山说。

  庄家炒价

  国内文物价格的不断跳高直接刺激了文物省份的古墓盗掘。而多数业内人士注意到,撬动价格的不光是市场,还有更多人为因素。

  那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收藏界人士指出,国内现在一年三次、越办越火的古董拍卖的实际原因是:“由于文物是一种具备避税功能的投资工具,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古董业,不惜斥巨资,炒高价。”国外大庄家希望抬价,国内庄家也需要炒价造势,“双方一拍即合”,而这些注入血本的国内经营者们并不担心会亏本,他们同样会让到手的文物以更高价格出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道上释放虚假信息是全世界古董庄家炒价的一个重要方法。台湾文物研究者蔡文雄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前年春天,某地一个大文物商进了一批瓷器古董,很快通过各种渠道放出消息,说全世界宋代汝窑瓷存量只有60到70件,元代青花瓷器在全世界总共不到300件,明代成化青花、斗彩瓷器存量不足200件。”蔡认为,文物收藏状况其实是极不透明的,每种文物到底有多少留存于世谁都说不清,“但这招往往有效,一两个月功夫,宋明瓷器价格就被这样抬上去了。有趣的是,没过多长时间,该地文物市场就到了数量更大的一批瓷器古玩,而且全都是真品。盗墓贼会有办法‘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东西”。

  除庄家可以倒手文物挣取高额差价,文物还有更多的办法生钱。国内第一个专业陶器私人博物馆的创立人,青年收藏家路东之把这称为“占有文物的权力”。保利集团去年高价拍回“圆明园三宝”后,今年初便把包括牛首、虎首、猴首在内的120组文物运至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参展方究竟能从这次巡展中获益多少,保利集团负责人不愿透露,但记者得知,台湾富邦保险公司对这批文物的承保额就高达6亿元人民币。

  据业内人士介绍,墓葬出土文物展览在亚洲、欧洲有相当良好的市场。路东之对文物巡展的经济收益解说道:“一般情况,一两个月下来,一个展览要接纳20到50万人次,光门票进账就超过5000万元,这一部分收入参展方和主办方五五分成。另外主办方还要向提供文物方交纳一部分租赁费,一般按参展文物价值的1%支付,这又是相当庞大的一笔收入。而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块,这样一次活动的商业赞助广告收入要在这两项收入总和之上。”而关于出土文物图册和研究著作的书籍出版又是另一个独立而巨大的赢利系统,路东之说,一个价值200万元的出土商代编钟,它的衍生价值甚至要两三倍于这个数。

  从中国到全球的走私网络

  如果说境外交易让非法出土文物得以“漂白”,如何将文物贩运出境便成为整个盗墓产业链和内外两个市场能顺利周转的前提。

  海关总署监管司官员彭如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土文物的走私已经向集团化、现代化发展,走私方式日益多样化,从个人随身携带少量文物,发展到通过集装箱夹藏,以及通过邮运快件渠道大批量多品种走私文物出境。走私者成份也更复杂,走私流向主要是韩、日、美、英等国。”海关提供的资料显示,近10年,仅深圳、广州海关就查获走私文物5万件,2002年全国海关查出文物走私案件260多起,收缴国家限制出口文物8780件。而这还仅是在海关对出境货物5%的抽查中发现的。

  “每年大概有10万件以上的非法出土文物先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和甘肃这几个内陆文物集散地,再从这些地方通过铁路输往广州、深圳、福建等地,最后经过海路和航空货运抵达香港和台湾。”山西公安厅警官李殷向记者描述这个全球化的文物走私网络,“而英国又是这个全球网络的中轴。”1999年,英国警方曾在海关查扣了9个集装箱14000多件中国文物,当闻讯前往的中国考古所文物专家赶到现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堆满了3间房子的文物,足够开一个相当规模的博物馆,“从文物的年代和空间范围来看,也足以举办一个上迄3500多年前的商朝,下至前清时期的中国历史展览”。

  伪装过境是文物走私屡试不爽的方法。许还山说,因为文物鉴别难度大,海关警员又并非专业文物鉴定人员,许多出土文物都以打上“出口艺术品”标签的集装箱成批出境,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通关。

  彭如策向记者讲述了5年前广州海关查获的最大一宗走私文物出口案,“1998年11月,广州海关石牌办事处在办理由广东省某外贸公司代理的一批瓷器报关单时,发现单上的‘一般贸易’被涂改成‘展览品’,并且在发票单据上没有加盖文物管理机构印章。经检查,发现这批花瓶、石湾公仔瓷器中,混藏有大量彩釉碗、陶俑、象牙锁、汉代空心墓砖等将近1000件古玩,都是盗墓所得的出土文物。而且中间一些还盖有‘桂’字火漆印,根据国家规定,只有京、沪、津、穗四地才有权使用火漆印。‘桂’字印在1978年后已作废,经文物专家鉴定,馆藏一级文物有118件。”彭告诉记者,这桩走私案牵出的5名文物贩子被抓获后,香港市场的文物行情竟一时间迅速上涨,“真让人见识了一个大文物商在行业中的号召力”。

  李殷说,这条盗墓产业链环环相扣,一单货物被截影响还不算太大,如果一个走私组织被瓦解,对某条产业链的打击会是致命的。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国外的大交易商们现在往往会同时培植数十个下线,这场游戏永远不会只有几个玩家”。■

  真假古玩的秘密

  王保国在从他办公室里的书柜上拿下一个小巧而精致的香炉,给记者看烙刻在香炉底部的字迹:“大明宣德年制。”“这真是有名的宣德炉,它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之作’,不过,我手上的这个是赝品。”王告诉记者,明宣德皇帝有赏玩香炉的嗜好,宣德三年间出过3000座,以后就封炉不铸了。“宣德炉用失蜡法铸成,经过打磨后找不出拼模和铸口的痕迹。据说铸造中采用了当时南方暹罗国进献的风磨铜31680斤,加入了金银等30余种贵金属,反复冶炼4~12次,同时还用赤金640两、白银2080两做铜装饰的生金、镶嵌、鎏金银之用,并加入番硇砂、紫碓石、紫矿石、胭脂石等十余种材料作铜的底子的颜色。这3000座香炉大部分随宣德皇帝葬于墓中。但从明代开始,宣德炉的仿制就没有停止过,以致对它的真假鉴别竟成为考古学界的著名悬案之一。”

  “古玩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每一件古玩的制造,它的原料、发色和釉色随温度变化而不同,不是当时的人为因素能够控制的,而画工、纹饰、造型也会因工匠的不同有所区别。”王说,一只真品宣德炉现在的价值在20万元左右,而市面上的宣德炉说不准有几十万个。“制假的成本不到100元,不过只要一个人‘打眼’,它就可以至少卖出去10万元。”

  王保国说识别文物有“一看、二敲、三牙咬”之说,“有时候,文物贩子要比专家们更有经验,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和假货打交道,而一些文物研究者却一辈子没见过赝品”。

  许多被采访对象向记者提起了十几年前的一件事。一群河南农民说他们在挖公路时,挖到大量陶俑,北京文物专家为此专门到现场去勘探,专家们反复鉴定的结果显示,这的确是一批历史研究价值很大的文物,打算为这批出土陶俑拨专款设博物馆,并把这一消息私下散布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北京某博物院和某博物馆先后花近百万元购买这批文物后,又有同一批陶俑通过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出售,并且很快被哄抢一空。这个骗局不久真相大白:这批陶俑不过是制假者用古墓中的墓泥制成。据说,事情真相在各地私人文物商中间早已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盗墓死亡与古墓诅咒

  凡记者问及的考古专家,说到盗墓都会讲起古墓与死亡的故事。提到最多的要算“挖掘法老图坦卡蒙陵墓的事件”。

  图坦卡蒙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公元前14世纪在位。他9岁即位,不到20岁就去世了。英国卡纳冯爵士为寻找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在埃及帝王谷的深山中呆了7年,直到1922年11月,他们才终于找到了图坦卡蒙陵墓的封印。可一年后,卡纳冯爵士突发重病死去。这位57岁的爵士原来身体一直很好,但那天他的左颊突然被蚊子叮了一口,这小小的伤口竟使他受感染患了急性肺炎,以至要了他的命。而据后来检验法老木乃伊医生报告说,木乃伊左颊下也有个伤疤,与卡纳冯被蚊子叮咬处疤痕的位置完全相同。离奇的死亡并还有结束。和爵士一起去的莫瑟,是负责推倒墓内一堵墙壁从而找到了图坦卡蒙木乃伊的人,不久也患了一种神经错乱的怪病,痛苦地死去。次年2月,他的父亲威斯伯里勋爵也在伦敦跳楼身亡,据说老人的卧室里摆放了一只从图坦卡蒙墓中取出的花瓶。

  这样关于诅咒的传奇在陕西倒并未流传甚广,但古墓看上去仍然充满凶险。

  北京大学考古专家宿白告诉记者,考古测出一些高规格的陕西古墓中金属汞含量相当高,推测应该是古墓修造者在墓中铺放了水银。这样盗墓者侵入后,水银挥发会直接致人死命,“秦始皇陵地宫就使用了这样的方法”。高检安说,瘴气和墓中机关是盗墓者的两大天敌。当地还有这样一种猜测,在一些陵墓内彩色壁画的颜料里,含有砒霜和一些不明成份的剧毒药物,“毒性可以通过皮肤接触而发作”。尽管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考古证实,但讲起这些地下神秘,文物专家许还山还是一脸肃然,他站在刘邦墓的一个盗洞前说,“你想不到这下面会出现什么”。

  许缓缓地说,从秦代开始,古墓防盗技术就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墓穴建造者故意设置虚墓和疑冢来迷惑盗墓人,并布下一些攻击性机关,类似机弩、伏火,最为常见的是储水积沙构造“防盗层”。一旦挖掘中打穿“防盗层”,会产生“沙漏”,引起大面积塌方,盗墓人根本没有生还可能。高检安2000年办过一个案子,一群盗墓贼发现了汉代大将霍去病儿子的墓葬,炸开盗洞后,迂迂回回地挖下去80米深,想绕开防盗沙层,结果还是没能进入。因为近百米深的地下缺氧,一名盗墓人没来得及爬出洞口,命丧古墓。

  许还山说,“他们和当地的算命先生都很熟,一般在盗墓之前,都会算上一卦,看看是凶是吉”。有意思的是,在咸阳公安局文物侦查大队,记者看到所有被缴的盗墓工具全部漆成了红色,高说这是“为了辟邪”,据说,刚盗出古墓的文物也要用红布包裹。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