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柳江讯(记者王剑)作为柳州最早城市雏形—古潭中县的关键物证,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数十件汉墓文物,至今仍被视为本地最具“分量”的一批文物藏品。近日,该市文物部门再次组织考古人员,对柳江县境内的“九十九堆”汉墓群进行清理发掘—30年后再“开”汉墓,能否带来新的重量级发现?随着考古活动不断深入,谜底有望近期揭晓。
坐落于柳江县东部白沙乡境内的“九十九堆”汉墓群,30年前曾因出土国家一级文物—东汉线刻滑石人面具,以及灯、铜碗、陶罐、陶屋等珍贵汉代文物而名噪一时。该墓群呈带状分布,“九十九堆”为当地民间叫法,因其中心在新安村,文物保护名录中将其称为“新安汉墓群”。目前,“九十九堆”仍有封土可数的汉墓数量约为30处,其他因长期风雨侵蚀、人为破坏而被夷平,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的汉代古墓,数量难以统计。
1994年,柳江县白沙乡“九十九堆”—新安汉墓群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墓群地处偏僻,外来不法分子主导的非法盗掘现象时有发生,县文管所组织村民严密防范,仍然无法完全禁绝。另外,农业生产中的深耕深挖和取土活动,也在时刻威胁文物安全。由于部分汉墓受损严重,要在地表封土堆彻底消失前保住墓中文物,惟一的办法就是开展抢救性的发掘工作。
为此,今报曾在去年8月19日通过报道进行呼吁。此事引起自治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区文物局决定拨出相应经费,由柳州市文物局牵头组织,对“九十九堆”汉墓群进行抢救性的清理发掘。
当年11月,市文物局在获得上级部门批准后,曾派工作人员前往新安村,试图开展发掘工作。但在考古活动开始后,部分村民却以“没有接到上级通知”为由加以阻止,清理发掘被迫停止。事隔一年,考古人员近期再度启动发掘工作,目前还未受到阻挠、干扰。记者咨询法律界人士获悉:《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行政部门依法组织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村民干扰、阻挠发掘工作,属违法行为。
11月5日下午,记者在“九十九堆”汉墓群发掘现场看到,其中一墓葬周围已经拉起警戒线,考古人员在墓顶开出20多平方米的探方,目测深度已经接近墓室部分。由于当天下了小雨,发掘工作暂时处于停顿状态,后续能否获得更有价值的考古发现,还有待文物部门开展更为深入的清理发掘。
据本地一位资深文史学者介绍,柳州最早的城市雏形和政区前身,可以追溯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柳州市区一带设置潭中县。作为这段历史的关键物证,市辖区县范围内出土的汉代文物,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此次清理发掘“九十九堆”汉墓群,很有可能会在30年前那批出土文物之外,发现新的、更具分量的珍贵文物,因此绝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