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孜江
青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藏家的目光。一位藏家藏有一件汉代四神青铜镜,因保管不善,摔成大小5块,需要进行修复。在修复前,我们对其进行了查看了解。(图1)
图1 青铜镜修复前该镜为圆形,直径163厘米,边厚0.4厘米,圆钮,重圈纹钮座,钮座外以回凹四方形纹包括,回四方形纹内四角各铸一篆体阳文,分别为“富、贵、大、乐”。镜内区四乳丁之间以浅浮雕的手法,雕饰朱雀、白虎、玄武、青龙等四神主纹饰。“四神”也称“四灵”、“四象”,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同时也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白虎的尾上方,玄武的头下方,青龙的尾下方,各雕饰有一个或奔跑或跪拜的仙人摸样纹饰,应是羽人,“羽人”,为古代神话传说中身上长有翅膀的仙人。另青龙背部上方有“辟邪”二字。外区为一周栉齿纹,镜边缘饰一周锯齿纹和蔓草纹。(图2)整面铜镜覆盖一层墨绿色包浆,俗称“黑漆古”。
图2 青铜镜修复后一、铜镜的修复
由于该铜镜摔成五块,从断面上看,锈蚀较为严重,镜壁较薄,断面靠近镜缘部位的铜绿非常明显,可见一铁锈色的胎心,未见有铜胎。好在藏家心细,将断裂部位掉落的锈渣也收捡起来,这为我们下一步采用科学仪器检测分析提供了样品。
铜镜的修复主要经过如下步骤:
首先,将断裂部分清洗干净,并进行比对拼接,这是修复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不能有丝毫的错位,否则,将会为下一步的修复留下隐患。由于该铜镜已没有铜胎,且本体又较薄,如采用焊接方式,没有着力点,难以吃上力,因此,本次修复采用粘接的技术手段,用配比好的粘结剂进行黏结,待固化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其次,对接缝进行处理。由于第一阶段拼接到位,铜镜有纹饰的一面已基本上看不出明显的接缝,只有掉渣的部位和镜面能看见缝隙。因此,采用与镜面近似的色料,参合黏结剂进行调制,用调制好的黏结剂进行勾缝、填补、找平。最后,待固化以后,进行修补、打磨、做旧、封护处理,使铜镜基本恢复原来的摸样,可以满足鉴赏、收藏的需要。
二、铜镜的检测分析鉴定
由于笔者以往曾多次接触过馆藏的汉代青铜镜,在初次上手这面“汉镜”时,从上手的重量、包浆情况、以及纹饰风格、铸造工艺等方面看,第一印象是上手沉,锈色和纹饰风格与所见汉代铜镜极为相似,只是纹饰的总体感觉上,有一层“蒙”的感觉。再看断面,如此沉的物品居然看不到一点铜胎,心头不仅掠过一丝阴影。对纹饰进行较为仔细查看,发现四神中的朱雀构图杂乱,篆体文字“富贵大乐”过于印刷化,“大”字与馆藏汉代铜镜中的“大”字书写差别比较大,更何况在这里一般采用的应该是“永”字。再则,汉镜制作严谨,“榜题”在汉代石刻、壁画等上面较为常见,一般在青铜镜上出现“榜题”较少,而此镜在青龙纹饰上标注的“辟邪”二字榜题,臆造成分较浓,轻轻敲击,声音发出“噗噗”的厚塑料声,没有金属锈蚀厚度那种感觉,种种疑问难以释怀,难道这面铜镜有问题?为了彻底搞清楚这面汉代青铜四神镜的真面目,对其掉下的锈渣进行了科学技术检测分析。
检测主要采用了三种方式进行。首先,采用了超景深显微系统查看其微观形貌,以判断其在显微下的铸造工艺和锈蚀情况,(见图3、图4)选择100~300倍的倍率,通过超景深合成图像,可看到其外观表面色泽与其他锈蚀物没有多大差异,断面镜缘部位可看见明显的铁锈。
图3 显微下的铸造工艺和锈蚀情况a 图4 显微下的铸造工艺和锈蚀情况b其次,采用扫描电镜进行定性分析,从锈渣中挑选一粒表面为“黑漆古”的“漆皮”和一粒“铜胎渣”,制样以后,通过扫描电镜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见图5—图9):
图5 “漆皮”电镜图谱 图6 “漆皮”电子图像 图7 “漆皮”元素含量百分比表 图8 铜渣电镜图谱 图9 铜渣元素含量百分比表从扫描电镜的检测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该青铜铜镜表面所谓“黑漆古”的样品主要元素成分为有机化合物,至少达98%以上,而所谓的铜胎样品,其有机化合物也占到了60%以上。在另一组的检测中,还发现有镁元素,含量最高的能达到10%左右。
至此,基本可以判断该铜镜为赝品。为进一步判断这些有机化合物到底为何物,最后,我们又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的结果如下(见图10):
图10 铜锈渣红外光谱图从上面的红外光谱图中,在1740cm-1和1018cm-1附近出现吸收峰,并且在1200~1000cm-1区域出现最强谱带。与502胶红外光谱图比较可以看出,两者的峰形基本一致,1740cm-1附近酯的C=O伸缩振动特征峰,初步可以判断,该样品中可能存在与502胶类似的高分子化合物。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科学检测,毫无疑问,这面所谓的汉代四神青铜镜应为现代仿造的赝品。在修复中,曾有一个小插曲,在检测仪器分析结果还没有出来前,笔者对余下的锈渣进行了试验,方法是将锈渣碾成粉,碾压过程中感觉没用多大的力就碾碎了,与以往难以碾压的铜锈渣相比,判若两回事。用手术刀挑一点放在酒精灯上用火苗烘烤,没想到,粉状的“铜锈渣”居然自个燃烧了起来。(见图11)这再一次证明这面所谓的汉代青铜四神镜其实就是一件现代仿制的赝品。
图11 粉状的“铜锈渣”自燃三、辨识后的思索
通过该枚铜镜的修复与辨识,感觉文物市场确实鱼目混珠,一般的收藏者如果没有过人的慧眼,想不上当都难。
实事求是地讲,从这面铜镜本身来看,它的做工确实不错,纹饰风格与汉镜很相似,且用树脂混合金属碎渣等物制作,做工和做旧的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的程度,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假如它没有摔坏,假如一开始笔者心里不是揣着“假货”去挑毛病,再假如不是好奇心驱使对其掉下的铜锈渣看看它的化学元素配比,那么,这面铜镜可能还将继续它的传奇。这不仅引起了笔者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物的真假到底应该如何鉴定?目前文物市场的鉴定怎么越来越变味走样了,大多数藏家的目光,媒体的聚焦往往都注重在藏品的价格上。文物市场里的各种号称“大师”、“专家”多如牛毛,他们真实鉴定水平到底几何?有的看了几本书,就自封大师的大有人在,甚至部分博物馆出身的人员,以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名义在外招摇撞骗也不在少数,这些人的真实水平到底如何,怎么界定?文物市场的乱象与这些人有多少的关系?
这使笔者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有个小孩,其父母从小一直给他买矿泉水喝,上小学以后,每天照样给他带上矿泉水,有一天,矿泉水喝完了,父母忘记及时购买,情急之下,用白开水充当矿泉水灌进空瓶里顶替。谁知,小孩放学回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这个矿泉水太难喝了,你们买到假货了”。其实,该小孩不但说出了真实的情况,也道出了文物鉴定的真谛。由于长期喝矿泉水,这小孩不但能分辨出矿泉水的好坏,还能分辨出山泉水、纯净水的区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物鉴定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长期接触真东西,上手真的东西,才会有一双慧眼,整天在假货堆里看,在文物图录画册里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花眼。在博物馆里待过的人都知道,博物馆里的人,也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接触到文物,只有少数人员才有这个机会真正直接接触到馆藏文物,这些人员主要集中在文物保管和文物保护修复岗位上的人。因而,那些连真东西都没有上手,没有摸过几件真东西的,怎么能给别人搞鉴定?他的鉴定依据到底是什么?难道这些人天生也有“感觉”?文物的鉴定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比较学,鉴定人员不断地把自己以往积累的各种感知,与手上的东西反复比较,俗话不是也说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嘛。对于高仿文物辨识来说,没有看过真的,如何能识出假货?从这个角度说,钱是买不来慧眼的,但提高一点文物鉴赏水平倒是可以做到,所以,鉴定与鉴赏不是一回事。
慧眼的练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运用科学技术检测手段的鉴定,是建立在用数据说话的基础之上,是文物鉴定的有益补充,而多方位多手段的相互印证出来的结果,才是科学而严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