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记者刘丽琴 摄影报道) 7月2日至8月18日,“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将在天津博物馆举行,展览按造型、皮色、款识、宫廷炉、迷你炉五大单元进行展示,共展出300余件明清铜炉。
明清铜炉有着深厚的审美趣味和高度的研究价值。在商周时期,铜器大多为重器、礼器,到了周朝末年及两汉,铜器的礼器之用式微,逐渐转为贵族的生活器皿。在这一趋势下,具有实用功能的铜炉也就应运而生。铜炉的鉴赏主要从形(造型)、色(皮色)、款(款识)、质(铜质)四方面入手,造型展区分为五大经典造型(冲耳炉、桥耳炉、押经炉、鬲式炉、蚰耳炉)和各式造型炉。每一类造型基本遵循年代顺序展开,旨在让观者对宣德炉的演变过程及完整的体系面貌一目了然;“宣炉最妙在色”,所谓皮色,即于铜炉外表,利用各种矿物及材料所烧炼出的多种色皮。后天铜炉的养护也都极大地影响其皮色。所以一个历经百年流传的好皮色铜炉是十分难得的。这次展览汇集了栗壳、枣红皮、藏经纸、仿古青铜绿等各类经典皮色;款识展区主要分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和私款两大类。其中楷书款者又分沈度体和缩格体;私款分为胡文明和各类堂号家藏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