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重镇邵武出土的古代铜镜中,以南宋的湖州镜为多见。常见的有湖州竖长方形框铭文的素背镜出土传世。还见有饶州镜、袁州镜、抚州曾家镜、成都龚家镜、潭州镜等种类繁多。造型有方形、圆形、六叶葵花形、钟形、鸡心形、六瓣菱花形、六边形、鼎形、桃形,还有带柄镜。
笔者早年收藏的几十面古铜镜中,有一面“辛未岁,邹道铸”、“官”字铭文的南宋六瓣菱花形素背铜镜,该镜重250克,直径17.5厘米,边缘较窄,外薄里厚,缘厚0.5厘米。六瓣菱花形、素背。条形拱钮,无钮座。镜背由右向左竖书“辛未岁,邹道铸”,中间下方书一“官”字,均为锈下墨书,字体为功夫到位的“铁划银钩”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的瘦金体。该镜铜质为黄中闪红,外表包浆为半水银半青绿二色间杂之“铅背”。应断为南宋有干支、铸工两铭款的真品。
从铜质上看。汉唐铜镜为69%铜、25%锡、6%铅的高锡青铜铸造,质地硬脆,多破碎烂镜。而宋镜为67%铜、19%铅、9%锡的高铅(锌)铜铸造,因含锡量大减,铜质较软,黄中闪红。该镜铜质黄中闪红,应为宋镜。
参考资料:宋明时期仿造的铜镜的特征
从锈色上看。宋镜的锈层不厚硬,去掉铜锈后镜体底子是平的,没有汉唐镜的槽坑。铜锈以绿漆锈多见,其锈色优劣排为:黑漆背、银背、铅背、青绿背。该镜面为银背,镜背为铅背,包浆传古,品相上好。
从形制上看。我国纪地、纪名号镜最早出现在宋代,而且宋镜大多为素镜,重实用不重纹饰。该镜为典型的六瓣菱花形,镜钮较小,镜体比北宋初期更为宽厚,镜体凸边,镜缘较窄,外薄里厚。而自报家门、字号纪铭、细线浅浮雕为宋镜突出的特点。
从墨书上看。在我国殷墟发掘的甲骨中就有墨书甲骨出土。宋墓出土的瓷器砂胎底足上常见各种各样的墨书,虽历经弥久,墨迹依然清晰可见。该镜墨书清晰可见,为铜锈包浆下的墨书,墨汁沁入铜体,无法洗去,应为该镜出炉之时、启用之前所书。
从铭文上看。宋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320年间岁逢“辛未”的年号有:北宋971年、1031年、1091年和南宋的1151年、1211年、1271年。而瘦金体流行应在徽宗之后的南宋上述3个年号间。“邹道”及“官”字铭应为南宋官铸名匠邹道所铸之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