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杭州淳安藏友余德龙家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宣德炉”,他说,自己这家伙是个真品,“这香炉是祖上传下来的,从2001年有人出价12万元后我就没敢再‘露白’。”然而,最后专家却判了个“清中期的仿品”。
和珐琅、陶瓷、青铜等质地相比,香炉以铜质为佳,而香炉中又以明代香炉为珍,明香炉中的神品当数宣德炉。宣德炉现在已成为香炉的代名词。
日前,在杭州收藏品市场和岳王艺术城的古玩集市上可以看到铜香炉107只,其中有102只铜香炉的底款均为“大明宣德年制”。而据了解,明宣德炉从开炉炼制到停炉封铸前后约面世3000只。也就是说,即使所有这些宣德香炉都流落到了民间,藏友们收到的几率最多只有四十万分之一。
因为宣德炉的珍贵,自古就有不少仿品,其中的真伪也很难辨别,藏友因此而走眼的个例屡见不鲜。
5年收藏无一真炉
“明宣德炉?少有真品。”专家们听说有藏友想鉴定宣德炉时表现出来的不是兴奋而是冷漠,这也是目前浙江古玩鉴定业内对宣德炉的一种普遍态度。不是这些专家不上心,而是真品宣德炉实在太少。“一年要看上百件所谓的宣德炉,而事实上几年都看不到一件真品。”
在藏友傅景齐家中,记者看到了22只大小不等的香炉,其中有15只的底款为大明宣德。“最大的香炉高29厘米,最小的只有3两重,但鉴定结果都是仿品。”傅先生说,宣德炉实在太难看懂,高价购买的香炉对他来说不是收藏,而变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说来也不好意思,同一个地方摔倒了多次。”尽管是都是仿品,但傅先生还是很喜欢其中一只高8厘米直径9.2厘米的吊耳香炉。或许是香炉已前后花了他160多万元,也许是5年多的香炉收藏经历中他没见过一件真品,去年初开始,他决定不再收香炉了。
真品与仿品价差很大。比如余德龙那只“宣德炉”,尽管这只高21厘米、上口直径22厘米的香炉的确年岁不小,但从工艺风格和铜质、包浆而言,该香炉和真品宣德炉相去甚远,估价2万元。“如果是真品,其价值可能超过50万元。”
6步作伪宣德炉
从收藏角度说,只要是民国以前的仿制品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只是价格上和真品相差甚远。但新近几年或者几十年内生产出来的宣德炉却只能是工艺品而不是收藏品。“工艺品再加工就能以收藏品的面目出现。”有专家说仿制一只宣德炉一般需要找图、制模、炼铜、浇铸、打磨、做旧6个步骤,前后1个月时间。
“仿制品一般都是‘依葫芦画瓢’先找一个样本。”省考古研究所一位专家说,制假者往往会寻找几份出现几率相对低的宣德炉资料,这些资料包括炉身数据、颜色、质地和款识。“模具多为瓷质,成本低且修改方便,高温炼铜倒入模具。”该专家说,最后打磨、做旧的环节决定一件仿品仿真度高低的关键。“打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剔除毛刺,隐藏瓷质模具痕迹,更重要的是为后一道工序制造包浆达下基础。”至于做旧的手法无外乎是用某种酸性溶液浸泡。但弱酸溶液还是很难控制浓度,腐蚀效果往往较规则。今年还出现了一种采用杨梅热开水泡的做旧手法。
从找图到制模到做旧,如果过程顺利,大概只要1个月。制假费用亦十分低廉,以50公斤铜可产80只香炉计,其成本包括制模、人工等都不会超过100元/只。而藏友一旦对这样的香炉“打眼”,往往需要数万元才能买得一次教训。
鉴别:“德”字“心”上无一横
宣德炉主要有鼎彝炉,敦炉、床炉、钵炉、乳炉、鬲炉、洗炉、筒炉等。依照古代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的一小部分精仿品香炉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很难辨别。专家认为,除了包浆、形制、花纹外,藏友应当更重视对款识和质地的鉴别,这是分辨真假宣德炉的关键。
省收藏协会有关人士说,真品宣德炉底足款识的书写是经过官方严格审核的,具有当时官窑瓷器风格,款识有一、二、四、六字款四种格式,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字体规整;而假宣德炉一般只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款。真宣德炉的款中,但凡德字,心上均无一横。而制字皆为“掣”字。“宣”和“宣德”字样均为隶体字,而“宣德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字样均正楷方体字。两者中间,前者为刻款,而后者为铸款。在质地上,真品宣德炉除使用风磨铜原料之外,还掺合金、银、锡等数十种贵金属矿料铸造,一般铜器经过6-12次提炼,质地优良,制作精细。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一些不同时期模仿宣德炉的特征:当朝仿。由于风磨铜已经用完,原料不足铸工以黄杂铜代之,故铜质较差;明末和清初仿造。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在造型上惟显灵巧,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现代仿。多采用失蜡法浇铸技术,现代仿品用的是电解铜,色紫红,手抚之生涩浅薄,而无细糯之感。
链接:
据介绍,汉代以前就出现了以瓷、陶、铁、铜、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他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质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铜香炉的制作达到了巅峰阶段。
宣德皇帝在位时,嗜好玩赏香炉,特下令从暹逻国(今东南亚)进口一批铜材,责成宫庭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宋代汝、官、哥、柴、均、定等名窑瓷器的形制,及《考古图》、《宣和博古图录》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共117种。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风磨铜一起经过十余次的精心铸炼,把提纯的铜选取出来制成香炉,颜色多呈栗壳色、佛经纸色或茄皮色。手摸感觉似婴儿肌肤,晶莹而滑润,惹人抚弄,鎏金或嵌金、洒金的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一种富贵庄重的感觉。
宣德炉铸造的成功可以说是开创了后世铸炉的先河。传说当时共铸造各式香炉3000座,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炉因其罕见,所以从明代到民国时期,伪制、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