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内有“后母戊”三字的铭文拓片
到底是教科书写错了?还是央视主播读错了?
近日网上一场不小的风波却是源自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30分》播报了一条简单的文物新闻。
原来,这条新闻中,记者和主持人将大众熟知的“司母戊鼎”播成了“后母戊鼎”。很快就有多位网友在微博上指出了这一“错误”,在不断转发中,评论中心点已引申到了新闻从业者素质的讨论。
央视记者和主持人,是否犯了这样一个低级错误呢?
央视主播错把司母戊鼎读成后母戊鼎?
昨天下午1点左右,网友“赵捷581”在微博上质疑,司母戊鼎因鼎内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在中国凡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都见过此图,也基本能将这三个字读准。而今天央视新闻30分的记者却N次将司母戊读成后母戊。羞煞吾等!”
在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上,记者找到了这一段只有一分钟的新闻:为给3月下旬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和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作准备,2011年3月6日上午,从国家博物馆两个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起运了第一批184件文物运往国家博物馆,其中包括国宝级文物--商代的后母戊大方鼎。画面中并没有出现司母戊鼎的图片或图像。
在质疑声中,也有不少网友指出司母戊又可称后母戊,是指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
下午3点23分,央视主播张泉灵发表微博说,看到新闻她也以为错了,查过资料后,才发现“原来早在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
经此释疑,不少网友回应,原来不是新闻错了,而是教科书弄错了。
后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母后而铸
在“央视新闻30分”的新浪官方微博上,下午3点12分贴出的微博说,记者和主持人都没有读错,“节目刚播完贺红梅和崔志刚(主持这期节目的两位新闻主播)就找我讨论这个问题了!播前也核实了,其实考古界早已经更正为‘后母戊鼎’了。”
记者昨晚搜索“国家博物馆网站”新浪官方微博所发布内容,发现早在2010年12月19日,国家博物馆网站就对此作出回应。
18日,候选网站镇馆之宝的“后母戊鼎”在“故宫官网”及“国家博物馆网站”微博上也因为名字引发争议,后者回应说:“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上,藏品介绍中,名为“后母戊鼎”的青铜大方鼎确实为教科书上的“司母戊鼎”。简介中说,后母戊鼎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口宽79厘米、口长110厘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所铸。
延伸阅读:
司母戊鼎相关知识请点击
针对后母戊鼎前后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表明墓主生前乃商王之“后”。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铭文和纹饰的风格均和后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后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这样反推,“司”应当是“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