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酒器,1963年陕西宝鸡贾村塬出土,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宝鸡市博物馆藏。
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青铜尊是循陶尊、木尊发展而来的。铜尊的体形较大,豉腹敞口,高平足,多为园形,也有方形,盛行于商代及西周。除园形、方形尊之外,还有其它象形尊,如牛尊、羊尊、象尊等。
尊虽是一种酒器,由于青铜贵重,尊在古代在祭祀中是被做为重要礼器的。商周青铜铭文中常以“尊彝”泛指各类青铜礼器。《周礼春宫.司尊彝》:“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六尊即献尊、大尊、山尊、象尊、壶尊、著尊等六个不同形状的铜尊。《周礼》还说:“辩六尊之名称,以待祭祀宾客。”也常单以“尊”代称种类礼器。
由于尊是重要的礼器,为各种礼器之首,祭祀典礼时所摆列的位置就很显要,靠近尊,或执掌尊的也自然是贵族是地位最高者。因此,“尊”也就用以称呼有身份的人,称其为“尊者”,意为尊贵、高中之人。《易经》云:“天尊地卑,乾坤守矣。”在古人心目中,天是至高无上的,故此称天为尊;帝王自诩为天之骄子,也就得以称为“至尊”;地方长官也随之称“府尊”、“州尊”、“县尊”;家中长者便称为“家尊”。
出于同样的道理,“尊”也成为一种敬称:比如称别人的祖先为“尊祖”称别人的父亲为“尊府、尊公、尊甫、尊侯”等,称母亲为“尊堂、尊夫人”;兄为“尊兄”,师为“尊师”,家族为“尊门”;对其亲属还可称“尊大君、尊大人、尊章、尊宿、尊老、尊长、尊属”等等。现代用语中称对方常冠以“尊敬的”、“尊贵的”等,也是表示敬重的意思。
古人称铜为金,因此,尊也称为金尊,金尊自有美洒,古诗文中屡屡可见:李白有“莫使金尊空对月”(《将进酒》)、“月光常照金尊里”(《把酒问月》)等诗句;苏东坡也有“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的传世佳句。
何尊铭文
简介
何尊造于西周时期。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铭文,而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的贾村。 何尊西周成王时期宗族中的一位姓何的所作的青铜器,是西周初期的一件珍贵艺术品。此器造型纹饰都有独到之处,庄严厚重,美观大方,主体感极强。圆口方体,有四道大扉棱装饰。器内底有铭文122字,残损3字,现存119字。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
工艺材料
何尊的主要材料有铜、锡和铅等金属成分,三者所占比例也不同。早期铜占以上,有的锡仅占有0.8%,中期锡、铅比例分别为5-8%、1-6%,有所增加,晚期则以铅替锡的趋势更明显。妇好墓时代以后的铜器上开始出现铭文,少则几个字,大多是族徽图像、人名或父祖名,多则三、四十字,内容大抵是因酒作器,还有征伐、祭祀等内容。何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酒铜器代表。何尊西周铜酒器可分为早、中、晚3期。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晚期所出为代表,年代上限相当于成汤时期,器物较少,器形有刀、镞、爵、戈、锥、锛、凿等。礼器种类单调,胎质薄,铸造粗,无花纹,无铭文,但有的铜牌饰以绿松石镶嵌出纹饰,有较高的工艺。中期以郑州商代遗址和黄陂盘龙城遗址所出为代表,年代大致在仲丁至盘庚迁殷以前。铜器所出较多,其中礼器种类有鼎、鬲、簋、觚、爵、卣、盘等,比早期大大增加,而胎质一般仍较薄,只有单线条的花纹带。但其中也有象郑州发现的高达1米的方鼎那样需要相当高铸造成水平的大型器物。晚期以安阳殷墟所出为代表,年代从盘庚迁殷至商末。此时铜器发展到极盛阶段,数量很多,年代也较可靠。这个阶段的中期最富自己的特点,以妇好墓所出铜器为代表,有很多新的器类,器形也更丰富多姿,礼器一般都较厚重,花纹繁缛,并开始出现铭文。按用途来分,铜器有礼器、食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几大类,其中以礼器为重。礼器又分为食器)鼎、鬲、簋、觥、瓿、方彝等),水器(盘)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器形和花纹都有明显差异。如礼器在早期只发现爵、两种,爵多为束腰、平底、短足、无柱、无纹饰;在中期爵则没有明显束腰,三足也较长,铜礼器普遍有饕殄纹或圆圈纹等带状纹饰;在晚期,出现有妇好墓出土的三连、偶方彝等稀世罕见的器物,还有尊四羊尊虎食人形卣等鸟兽形铜器,器体厚重、纹饰复杂,有雷纹、龙纹、蟑纹、鸟纹、蚕纹、龟纹等多种,往往布满全器,有地纹、主体纹之分。都具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其他铜器中,乐器有铙和鼓;兵器有刀、镞、戈、矛、盔和弓形器等;工具有锛、斧、铲、凿、锥等;车马器有辖套、轭、踵等。另在妇好墓发现有圆形、背面带半环形钮的铜镜。
何尊局部
铭文
何尊铭文曰:“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对研究西周初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何尊 何尊的最高价值在于,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营建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一重要史实,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这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青铜铭文,就是用青铜铸造出的宝贵历史,除了印证史籍或弥补史籍的不足外,它们又代表着真实、诚信,代表着久远,代表着不朽。
收藏经历
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的贾村原是西周遗址,这里曾发现过一些西周时期的文物。贾村镇西街有一姓陈的人家,他们的屋后有个约3米高的断崖;陈家常年在崖根取土,上面未取土的地方便突出来一个约1立方米的大土块。1963年的一天,陈家老二恐怕这个土块掉下来会砸伤人,就搭起梯子,想用镢头把它挖掉。不料没挖几下土块就掉了下来。出人意料的是,大土块破碎后竟从里边滚出一件古铜器。除去锈土后,这件青铜器的表面露出了饕餮纹。陈家人不知道这是件国宝,清理干净泥土后,顺手就把它放在楼上装粮食用了。1965年8月,陈家因经济拮据,就把这件青铜器连同另一些废铜混装在麻袋里,卖给了宝鸡市一家废品收购站,总共只卖了30元钱。 时隔一个月,也就是1965年9月的一天。宝鸡市博物馆的职工老佟,来到这家废品收购站,有位老职工告诉他,最近收了件古铜器,问他要不要,老佟一看,立刻双眼放光。只见这件青铜器,,口径28.8厘米高38.8厘米;重14.6公斤,它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老佟看到此处,连声说:“这不是周代的文物吗?我们当然要!”当天,老佟就将这座宝物搬运回了宝鸡市博物馆,收藏至今。
相关作品
《何尊铭》是西周早期金文。中国有据可考殷商时期的文字是甲骨文,但甲骨文已采用“六书”构字方法进行造字,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并且从殷商开始便突然大量涌现,很显然,在此之前应当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文字萌芽和演变过程。但遗憾的是,在这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中国的文字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至今依然是个谜。 商代,是甲骨文和金文并存的时代,由于二者书写“工艺”的不同,它们都始终保持着各自的风格特征和审美内涵。不过,从书法的角度看,二者都不是墨迹,也就是说,它们都还不能最真实地反映出商人日常书写的真实原貌,但由于考古在这方面至今未发有新的发现,遗存墨迹又寥如晨星,故今人只能在二者中寻觅古人用笔的端倪。相比之下,甲骨文大多用单刀契刻,难以体现书写原貌,而金文则可以更多地显示出墨书原迹,体现出原书笔意。应当说,商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是相当精湛的。不过,当时的铭文都很简短,一器之中往往只有数字。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字数要多一些。
西周,是青铜器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周人立国后,各方面都继承了商代传统,一方面对商文化进行大量的学习与吸收,同时,青铜器制作和铭文书法也随着对礼制的进一步提倡而获得极大的发展,不仅青铜器数量可观,而且,一器之中的铭文一开始便出现长篇大作,如成王时的《令彝》字数就达187字,同商代的“少字数”铭文相比,可谓洋洋大观了。西周早期金文就书风而言,大多承袭殷商余绪,笔道首尾出锋,结构谨严精到,布局参差错落而富于动态美、韵律美。不过,如果细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质朴平实,以《利簋铭》为代表;二是雄奇恣放,如《保卣铭》、《作册大方鼎铭》等;三是凝重诡异,如《康侯簋铭》等,而这类铭文中风格最突出,书法成就最高者当首推《何尊铭》了。《何尊铭》虽属西周早期金文,但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并达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庄堂皇、浑厚雄伟,故作品更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和恢弘的格局,从而为世人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