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收藏一件汉代铜灶。灶由灶身、灶门、灶面、烟囱、火眼、釜、勺、甑、盖、四蹄足组成,长21厘米,宽14.5厘米,高18.8厘米。灶身为船首形,灶面设有三个火眼,近船首即灶的前面为一较大的火眼,上面置有釜、甑、盖等炊具。
灶的尾部有两个小火眼,口径5厘米,上面各置釜一个。灶首处有一兽首形烟道。灶尾设一长方形口,用于填柴烧火。灶下为四蹄足,支撑整个灶身。
这件铜灶为随葬用的明器,与同类的陶灶皆是我国汉代主要随葬品之一。陶灶在全国各地均有出土,而铜灶发现的并不多。灶的使用为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也标志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汉代人对“灶”极为重视。据《汉书·五行志》中记载:“灶者,生养之本。”就是说当时的人把“灶”看作是生育抚养的根源,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了灶和与之相配套的炊具,人们的饮食结构会变得丰富多彩,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多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全国各地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自汉代中期以来的陶灶模型,仅在河南洛阳烧沟汉墓群中,在225座墓葬中,就有155件陶灶出土,占总数的61%。还有的墓葬有一人就有一件陶灶,有的墓葬甚至一人有两个,而且制作极为精致的铜灶也已在其他地区的墓葬中出现。
对于这件铜灶的年代侍猓刹握?982年山西朔县出土的西汉晚期兽首灶铜灶,在器型以及灶上的甑、釜、盖等设施与这件铜灶很近似,几乎一致,因此在时间上应属一个时期,将其视为西汉晚期比较适宜。它的出土地点,据文物专家们认为可能出自于山西或河南。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大量的陶灶出土,但铜灶的出土仍然是少数,这件铜灶质地较好,铸造精良,在同类器物中比较罕见,属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