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传1929年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口长19.3厘米,通高34.1厘米,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盛酒器,四阿式盖和盖钮,侈口束颈腹微鼓,盖和腹部饰大兽面,颈饰双体龙纹,圈足饰凤鸟。
令方彝为长方体,盖和盖钮均作四坡式屋顶形,侈口,束颈,腹微曲。其上每个边棱和每个平面的中线以及脊棱上,均有扉棱一道。盖面雕有兽面纹和凤鸟纹,颈部雕四组虎头双身龙,腹饰大型兽面纹,足饰凤鸟纹。盖和腹的四面饰双龙组成的内卷角大兽面,阔口獠牙,巨睛利爪。口沿下饰双体龙纹,方圈足饰长冠垂尾凤鸟。自盖至足的四隅及中线皆有透雕扉棱,颇显凝重大方。
西周早期的令方彝,又名矢作父丁彝。据传方彝1929年于河南省洛阳市马坡出土。令方彝整体通高34.1厘米,宽24.6厘米;器口长19.3厘米,宽17.7厘米。器物造型优美,从彝的顶盖至器下的圈足,装饰的纹饰非常的精美华丽,器的通体四角饰有扉棱,四个面的中部亦饰有扉棱,就连器盖的顶钮上四角及顶上都饰有扉棱。钮面饰有兽面纹,盖面饰有双夔纹构成的兽面纹。器物主体沿下的四面各饰有双体龙纹,两龙相对,使龙头合并在了一起,成为了单一个龙头,而龙的躯体向两侧蜿蜒展开。器体的腹部微鼓,饰有以扉棱为中心的双夔纹构成的兽面纹,彝的足饰有分尾小鸟纹。从彝的造型看像一座华丽的小房子,盖为屋顶。器整体表面为浅绿色漆古地,上有片片的红色薄锈覆盖。
方彝最为珍贵之处是铸有铭文,器盖同铭,铭文分14行187个字。其行款稍有差异,为此,过去有的著录者误将此物定为二器,其实为一器也。记周公明保赏赐矢令,矢令乃作器颂扬。盖内及器内底各铸铭文187字,记述周公子明保在成周举行祭祀,并受命“尹三事四方”(任命成周百官及亡商诸侯)。明公对尽力于此次式典的亢师和矢令分别赐以□、金、小牛,并任之以新职。矢令乃作器颂扬明公。铭文对研究周初历史有重要意义。
彝的铭文大意记述:王命明保(即明公)“尹三事四方”,明公命矢将此事告于周公之宫,并准备十月舍命之事。这项准备工作用了两个月,明公至成周,举行舍三事四方令。十月癸未的次日甲申,又次日乙酉,用牲于康、京两宫,又用牲于王,明公对尽力于此次式典的亢师、矢令分别赐以※、金小牛,并任以新职。乍册令因受到明公的赏赐,乃作器以颂扬明公。铭文中的“用牲于王”的王,即王城(今洛阳近郊)。舍命,即任命。三事四方,指百官和在成周的亡商诸侯。明保大概是周公旦之孙名明者,保是官职。还有人认为是伯禽或君陈等,说法不一。
我国的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将此器定为成王时的器物。还有的学者认为此器应与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的青铜器窖藏所出土的折方彝,在形制上、纹饰方面相同,故应为周昭王时器。另外与此器同出土的还有一方尊,现收藏于台湾省。
方彝通体纹饰繁缛,层次丰富,三层花纹的兽面纹仍充满着庄严和神秘之感;双体龙纹、鸟纹、夔纹及扉棱四出,尤其是187字的器盖铭文,更显其珍贵。它是我国西周时期的青铜精品之作,但令人深感痛心的是,此方彝早已流失到了海外,现收藏在美国的弗利尔美术馆。
青铜方彝,是古代的盛酒器。彝,青铜礼器的通称。《尔雅·释器》“彝、卣、器也”在古籍中未见以方彝为礼器的名称,宋人以这类器型作方形而名之。
方彝最早发现为商代早期的陶制品。青铜方彝出现于商代晚期,数量不少,后来便逐渐的减少。它与觚、爵之类的器物意义基本相同,西周中期以后便消失了。它出现的总量比起觚、爵之类的器物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