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979年山东济阳刘台子出土,直沿方唇,鼓腹圈底,四足作象首形,象鼻卷曲成足。颈饰鸟纹,内壁有铭文一字。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79年山东济阳刘台子出土,直沿方唇,鼓腹圈底,四足作象首形,象鼻卷曲成足。颈饰鸟纹,内壁有铭文一字。西周铜象鼻足方鼎,高20.4厘米,宽11.6厘米,口长14.9厘米,方形直耳,直口,沿内斜,束颈,鼓腹,圆底,四足为卷鼻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鱼肉用。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现已发现的铜鼎,最大的高三尺,如商代后期的司母戊方鼎。
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大体说,商代前期多为圆腹尖足,也有为柱足方鼎和为扁足鼎。商代后期尖足鼎逐渐消失,圆腹柱足鼎占多数,同时,分裆鼎增多。到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失,鼎点头呈蹄形。战国至汉代的多为敛口(口沿向内收缩),大多有很短的蹄足,有盖,盖上多有钮或三小兽。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里,鼎曾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