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首编磬(6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兽首编磬(6件),战国后期。
长27.6厘米,宽6.7厘米,重1.15kg;
长23.2厘米,宽5.8厘米,重0.83kg;
长22厘米,宽5.5厘米,重0.8kg;
长19.8厘米,宽5.3厘米,重0.65kg;
长18厘米,宽5厘米,重0.5kg;
长15厘米,宽4.1厘米,重0.3kg。
磬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石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发现的石磬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实物资料。商代的磬有石质、玉质、青铜质多种,并出现了编磬,一般是三枚一组。至战国时期编磬制作技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编磬是由若干只磬排成一组,每枚磬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可以演奏乐曲。在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上,编磬与钟密切配合演奏,其音响效应“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声彰”。
此套铜编磬由六件组成,均作宽扁条中折状,一端饰兽首,并有一圆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