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章的质地和钮式往往是佩用者官位高下的标志。汉代三公、皇太子、左右将军、诸侯王及为数众多的列侯,皆授龟钮金印,但由于同时又规定,削爵、罢官须缴还印绶,加之千百年来的磨灭毁失,真正留存于世的金印,却是寥如晨星。
山东日照县北乡于清代嘉庆年间出土了一方汉代“石洛侯”金印,该印有确切的年代可考。据《史记》、及《汉书》所载,石洛侯为城阳顷王之子刘敬,于武帝元鼎四年(前113)获封,至征和三年(前90)因罪被诛,在位24年。因而此印也就成为不可多得的断代标准品。
然而,经过100多年辗转流传,存世的“石洛侯印”由一而二,成了二方。两印文字毫厘不差,令人莫辨雌雄。毫无疑问,两方“石洛侯印”中必有一方是出于仿制。
古玺印的鉴定,主要依据印文内容、书体的铸刻风格、印章的形制和实物表面状况,予以综合辨析。就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一作品而言,印文书法及铸刻风格与印章形制、表面状况的特征必然是一致的。如果是官印,则印文中的官名与同时的官制、确定的质地、钮式也应相统一。
两方“石洛侯印”,其中的伪品必是属于仿摹而作,并且摹刻c准确,无疑出于治印高手。因而两方金印,从文字书法的比较上没有明确的鉴别标志。但是,如果把鉴别的着眼点放在印钮上来,就可以发现它们的风格有着一定的差别。龟钮形式自秦代出现,两汉至南北朝时期较为盛行。其间七八百年中风格又是不断演变着的。石洛侯既为西汉武帝时期所封,就应当把此印放在这一时代形制风格范围内加以审察。西汉早期至中期的龟钮,龟首稍短,龟身俯伏而形体显狭长状,龟背则中部稍隆起拱形。两方“石洛侯印”中,其中一方的龟钮形态与这一鉴别点相契合,另一方龟身近方形,龟背呈平板状,形象呆滞,此种钮式是汉晋印章中所没有的。此外,后者印体及龟钮周身修磨浑圆,而汉晋时代金印都为凿刻而成,且并不刻意加以通体修磨。龟足的棱角、刀痕多自然显露。据此,后者系仿造的伪品无疑。
作伪和辨伪从来就是相生相克的。旧时的古董商,往往缺乏对战国秦汉南北朝时期玺印形制风格递交的完整概念,多注重印文的摹仿和表面做锈,这方面的实例在鉴定中经常可以看到,从而为我们辨伪存真提供了线索。可见,娴熟地掌握古代各个时期印章书法文字、铸刻和形制等方面的具体风格特征,熟知历代印制、官制的沿革,是鉴别玺印真伪和时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