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精神,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精神。我国画马史上名家辈出,他们或注意实际观察,将马的种种形态精确地描绘出来;或不满足于形似,力求画出马的精神,以达到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的目的。无论重写实还是通过画马来画人,古代画家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画马这门艺术表现出真正的中国气派。
文/ 钟葵
图:资料图片
历代名家画马
马,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千里马、神马、天马的记载。《山海经》称,大禹的父亲鲧原是天上白马,是黄帝的孙子。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就是鲧。
在我国,马的形象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后来,青铜器上的狩猎图也出现了马的形象。秦汉时期,人们更加重视描绘和塑造马的艺术形象,秦代的兵马俑表现马的形象有明显的写实风格,汉代画像石中有《马戏图》,形象生动逼真。汉代还出现了专业的动物画家,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画家陈敞、刘白、龚宽都“工为牛马飞鸟”。
至于画马专科,则始于南北朝时期,画马名家首推南齐毛惠远和北齐杨子华。毛惠远作品见于著录的有《白马图》和《骑马变势图》,他还写过专著《装马谱》,可惜没有留传下来。康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 杨子华“尝画马于壁,夜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把饿马的形象表现得极为生动。隋代展子虔最擅画马,他画立马有“走势”,画卧马“则腹有腾骧走跃势”。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有两人骑马向北,两人骑马向东,马的尺寸虽小,却很有动感。
唐玄宗养马45万匹
到了唐代,我国的画马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这有其客观原因。唐太宗李世民从马上经营天下,他的战马后来被塑成“昭陵六骏”。唐朝开国后,为了开疆拓土,巩固国防,十分重视骑兵力量,开辟了多个牧马区,并设太仆寺专管马的选种、牧放、调养、训练。唐玄宗开元初有马24万匹,至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已增至45万匹。当时上层社会的贵族们喜欢看马舞、打马球,连妇女出游也乘马。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自然产生了很多画马名家。
唐代宗室中擅画马的人不少,如汉王、宁王、江都王、岐王等,山水画家李思训也兼画马。据史籍记载,宁王在华萼楼壁上画《六马滚尘图》,唐玄宗见了,认为“无纤细不备”,赞叹不绝。江都王画马成名较早,所以杜甫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一诗中开篇就说:“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但画马成就最高的,还是曹霸、陈闳、韩干、韦偃等专业画家。
曹霸生活在唐玄宗年间,是三国魏皇帝曹髦的后代,曾任左武卫将军。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不慕奢华,钟情于书画艺术。初攻书法,成就不大,绘画上却成就卓著,他擅长画人物,更擅长画马。唐天宝年间,曾为唐玄宗御马玉花骢、照夜白写生,名作有《木槽马》、《内厩调马》、《老骥》、《逸骑》、《羸骑》等。杜甫曾写了两首诗称赞曹霸画马的神妙,当时世人以拥有其画为时尚,以致“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曹霸画马“神过形”
曹霸的弟子韩干,少时家贫,得王维资助,师从曹霸学画,天宝初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成为宫廷画家。玄宗命他师从前辈宫廷画家陈闳,韩干回答说:“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韩干画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他也画过唐玄宗的御马,作品有《明皇试马图》、《宁王调马打毬图》、《奚官习马图》、《圉人调马图》、《凿马图》、《战马图》、《马性图》、《内厩图》等,他虽师从曹霸,但风格完全不同,杜甫在《丹青引》诗中说:“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后世评论认为“曹将军(曹霸)画马神过形,韩丞(韩干)画马形胜神”。
杜甫偏爱骨感马
当时人们对马的品相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以骨骼清奇为良马,品相如铜筋铁骨;一种是以雄健壮美为良马。前者瘦些,后者肥些。杜甫称赞前者,他在《房兵曹胡马诗》中说:“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又批评韩干画马有肉无骨,未免损及雄姿,他说:“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实际上,韩干画的是御马,自然要肥壮一些,他作品中的马匹匹肥大,是有现实依据的。而且后人认为他画的马虽肥,但“肉中见骨”,其表现技法难度更高。
唐代画马名家除曹、韩外,还有韦偃。他的作品特征是把马画在大自然背景中,以足够的空间来表现马的状态。五代时期以后唐胡瑰画马最著名,他擅长画蕃马动态和牧民生活细节,与曹霸、韩干主要以御马为创作对象迥然不同,他画的马“骨格体状,富于精神”。宋代偃武修文,导致画马者甚少,画家中只有李公麟于人物、山水外,兼工画马,史称其水平足以“颉颃曹、韩”。
水利专家擅长画马
元代画马名家有赵孟頫、龚开、任仁发等。赵孟頫画马重写实,龚开和任仁发则强调画马是为了画人。龚开在宋亡后不仕,穷困潦倒,他画的瘦马肋骨尽露,又题诗一首,以表示亡国之痛。任仁发是元代水利专家,他的《二马图》以马的肥、瘦对比,寓意讽刺贪官、颂扬清官。明代画坛鞍马一科几乎无人问津,至清代才又兴起画马之风,名家有郎世宁、张穆、钱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