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8日,在省书法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桂光当选省书协主席。张桂光曾师从古文字学大师容庚、商承祚,在金文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他在书法中强调文字形体的严谨性,对广东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一直颇为关注。
为延续书家“自书诗文”的传统,张桂光此前不久曾在广州、南海两地举办“张桂光自书诗文展”。在当选省书协主席后,张桂光首次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的访问,并提出了书法家应该成为文字改革的促进派,祖国语言文字纯洁性的维护者,“美化简化字”是书法家的责任的观点。
这一观点的提出,恰逢近期微博上“繁简之争”再掀波澜。年轻一代对繁体字的疏离与淡忘,加深了学者们对文化传承和流失的担忧。张桂光提出“美化简化字”的建议,将使简化字在文化传承上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张桂光。
谈美化简化字
这是书法家的社会责任
南方日报:您提出“美化简体字”的构想,出于怎样的背景?
张桂光:早在1993年我到台湾讲学的时候,就发现不少人对简化字存在偏见。在我解释了简化字的来源之后,他们也认为简化有一定的道理,但结构太简单,不容易“组装”得漂亮。但我认为,正因为不容易“组装”,书法家就有责任想办法“组装”得漂亮。
美化字型是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在东晋时期,尽管楷书在汉简里已经出现了,由于去掉了隶书的波磔,楷书书写简便,而笔划却显得有些粗糙。所以,每到树碑立传等庄重场合,大家还是喜欢使用隶书。而王羲之的杰出贡献,就在于他美化了楷书的字型,确立了楷书的正统文字地位,将隶书从日用书写推广到庄重场合。“美化简化字”也是当代书法家的社会责任。这不但有利于巩固简化字的文化地位,对书法界进行新的艺术探索也能带来帮助。
南方日报:“美化简化字”建立在怎样的学理基础上?这将为书法家带来怎样的挑战?
张桂光:其实,不少简化字就是来源于书法字体,尤其是从草书“楷化”而来的字型。在54个简化偏旁里,有28个都是从行书或草书演变而来的。而“为”、“乐”、“长”等简化字,就与其行书或草书的字型一模一样。假如有行草书的基础,书写起来就会快捷美观得多了。现在对简化字字型的“美化”还缺乏标杆,待将来书法界形成典范后,学习者的临摹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谈汉字简化
汉字从古到今一直在简化
南方日报:近年来,针对简体字产生不少争议,认为简化字造成了文化断层,您怎样看?
张桂光: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可取。其实,汉字从古到今一直在简化,简化字是一种进步。简化、声化和规范化,是汉字发展的三大趋势,今天的简化字与这三大原则也完全相符。比如,繁体字“驚(惊)”本来是“敬”字下面一个“马”,由“马受惊”取义,而以“敬”标声。现在将其简化为“惊”,用一个竖心旁来表示“心惊”,更符合“惊”字的含义,用“京”代替“敬”作声符,标音也更准确。这些简化字,已经为全国上下十几亿人使用了将近60年,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混乱,今天不必倒退回去。
南方日报:您认为汉字发展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怎样的脉络?
张桂光:汉代以前传世的书法家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书体的变化中看到汉字的简化。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都是汉字的简化过程。至于现代的汉字简化,其实从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推行了。在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就曾颁行简化字表,推出了300多个简化字,当时容庚先生还曾出过一本《简化字典》。但当时主要探讨如何简化合理的问题,而对“美化简化字”这一领域较少进行研究。然而,在改革开放前,也有不少书法家曾在“美化”方面作出尝试:不少书法展览都是以简化字作品为主,而我的老师李曲斋也曾提倡简化字入印,通过篆刻研究如何美化简化字的布局。他们的探索都对今天带来有益的启发。
谈书法发展
简化字加强书法生命力
南方日报:目前书法界的主流怎样看待简体书法?
张桂光:简体书法在书法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因为,过去绝大多数书法作品都是以繁体字写成的,后人模仿起来很容易。简化字缺少名家作品可供参考,而且在平衡字体结构上需要花更多心思,因此不少书法家都更愿意写繁体字而非简体字。其实,假如功夫过硬的话,无论以前的人有没有留下字型给我们参考,我们都应该把它写好。这就等于,我不主张学魏碑的人一定要写“碑别字”,但可以运用魏碑的用笔结字原理,把字写得更规范,而这比单纯的摹仿更见功夫。
此外,不少人对过去的文字改革都会带有成见。改革开放后,港澳台地区普遍使用繁体字的风气,也反过来对内地带来一定的冲击。以至于不少人认为,使用繁体字比使用简体字显得更有学问。
当前,书法展览也不会完全排斥简化字,评判上主要还是视乎书法的艺术价值。评委只是强调同一幅作品不要“繁简混杂”,但现在完全用简体字投稿参赛的作者也很少,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被认为欠缺规范。
南方日报:您预期,书法未来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而“美化简化字”对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桂光: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书法的实用功能尽管不会彻底消失,但变得越来越弱是大势所趋。然而,我们也不能将书法创作的实用功能完全取消,而只留下单一的美学功能。以繁体书法为主的现状,也加剧了现在书法艺术性与实用性脱节的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美化简化字”有助于书法恢复实用功能。只有让人们能从实用功能的角度去欣赏书法作品,这样的书法才有生命力。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李培
实习生 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