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武“现代书法”作为书法话题和书法文化现象,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断断续续地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中发生着、进行着。不过,它涉及的人群相当可观,更不要说旁观者了。甚至,从绝对意义上说,“现代书法”同每个人都有切身关系。只不过,要论书法文化的主导地位或主流态势,恐怕还得是传统书法。而且,在我看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种情形也不太可能动摇。
既然是一种书法文化,“现代书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传统书法涉及的面还要宽泛。这似乎多少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好像传统文化才是博大精深。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从理论上说,“现代书法”同西方文化的关系要比传统文化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且,“现代”并非是和传统完全切割的含义,传统文化已经涉及到的诸如包括文字学、文学、诗学、儒释道、传统书画篆刻等的文化领域,“现代书法”也都已经或都会涉及。
比如,有的书者有意多用侧锋,摒弃中锋,摆脱中正严整的外形,求得破斜散乱的观感。追求字形的不平衡感,体现在间架结构的运用和落实上,摒弃汉字和书法诸如楷书、行书、隶书等的方正和均衡体范。字法和章法上也有意追求不平衡体式、歪斜感或倾斜式。
还有的书者,似乎在传统文化和汉字生成过程中发现了闪光点,反向模拟仿效仓颉造字,还原具象绘画,有意重新打造汉字的具象意义,在象形字中寻找灵感和突破口。
更有书者,更加重视墨色造型乃至纸张媒介的运用和探索,或有意夸张点线到极致,或着力于书写工具如软笔,或改变握笔方式,极力追求设计感、绘画感、装饰感、自然物感或斑纹肌理感,以其获得特殊的表现力。
那些走在最边缘的书者,消解了书法和自然、书法和绘画、书法和行为艺术、书法和装置艺术、书法和生活的界限。特别是,走着走着,“现代书法”就混淆了甚至消解了自己同其他艺术的界限。换言之,“现代书法”仍然有戴着镣铐跳舞和砸掉镣铐跳舞两条路。
所以,“现代”在这里,不光是一个时间、时代、时期的概念,也不光是一个同先锋艺术关联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牵涉面极其广泛的书法文化的概念。所谓“现代”,在书法艺术、书法文化上,有的时候是现代风格,有的时候是现代形态,有的时候是现代元素,有的时候则是现代参照和现代背景。此外,“现代书法”一直在刻意探索和追问,包括怎么写,写什么,拿什么写,写在什么上面,乃至写、画还是设计等等问题。
“现代书法”,八仙过海:强调少字化、单纯化、诗意化、造型化、绘画化、现代风格化、传统风格化、变形化、综合化、类书化、书画同体化、夸张化和人书一体化。既有具象艺术路线,也有抽象艺术路线,还有行为艺术路线、装置艺术路线、观念艺术路线和解构艺术路线。
要知道,“现代书法”也是一直在嬗变之中,而且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样看来,“现代书法”是不是并不那么简单?换句话说,它是不是多元化的书法文化现象呢?
我不主张“现代书法”就是现代派书法。“现代书法”包含的内容之一是现代派书法。
“现代书法”,是书法自身变革的要求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或潮流的结合,特别是受了西方现代艺术文化以及哲学、美学思潮观念的极大影响和刺激。另外,现代属性和现代性,不能等同于现代派。对于传统书法,“现代书法”既是挑战,也是转机和活力的源泉之一。反之,传统书法既是“现代书法”的挑战对象,也是“现代书法”生成演变的文化艺术源泉之一。
“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冥冥之中似乎颇有一种先天就有的相互压迫和相互追赶的关系。“现代书法”是传统书法的逻辑合理发展。“现代书法”和传统书法是不是也有点相辅相成甚至相互依赖的关系呢?“现代书法”实际上关乎个人书写,关乎大众文化,关乎主流文化。在不同意义上,它是现代的书法,也是现代化的书法,还是有现代性的书法,而且又是“现代艺术”。关键是它身处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语境。这样看的话,传统书法面临时代文化变迁的考验,“现代书法”又何尝不是呢?
《中国科学报》 (2013-08-16 第16版 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