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写在魏振皆书法艺术馆开馆之际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写在魏振皆书法艺术馆开馆之际

写在魏振皆书法艺术馆开馆之际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写在魏振皆书法艺术馆开馆之际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记者俞树红)秋高气爽,硕果累累。8月23日,一代书坛巨匠魏振皆先生遗留在世的100余幅宝贵书法真迹对社会开放、与读者见面了。

  这是皋兰儒商杨重清先生毕生梦寐以求的夙愿——“振皆书法艺术馆”隆重开馆。记者慕名驱车前往皋兰,采访了这位倾心优秀文化传承的辛勤耕耘者杨重清,耳闻目睹了一座展示华夏悠久历史文明的艺术殿堂,欣赏了一枚张扬皋兰乃至甘肃优秀文化的靓丽名片。

  一座艺术馆让书坛巨匠墨宝留驻人间

  8月23日上午10时,在皋兰营盘坪艺苑,皋兰籍收藏大家杨重清先生倾囊一千多万元投资建设,历经三百余天的日夜操劳,精心打造的“振皆书法艺术馆”隆重开馆。

  记者走进艺苑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的艺术馆中央广场,南北仿古建筑走廊格外醒目,“云龙”“如意”六角亭像少女一样在园中靓丽,在院内正前方,宽1米,高5米的振皆书法刻石巨联“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吸引了不少参展者拍照研究。整个院内到处是振皆书法刻石,为了纪念魏振皆先生,院门口刻石巨幅《魏公传》,真实地记载了魏老研究书法的辉煌一生。

  当天,艺术馆向前来的书法爱好者及书法名流展出了魏振皆一百余幅书法真迹,让世人第一次比较全面地目睹了这位华夏百年书坛巨匠的书法艺术。

  当天同时还展出以甘肃齐家文化玉器为代表的古玉器,众多在全国馆藏中都是鲜见的艺术瑰宝,让前来参展的书法名流“大跌眼镜”,尤其展出的中国书画一代宗师齐白石七大弟子之一的韩不言书画精品以及慈锐书画大作,是一盘难得的书画艺术大餐,世人领略了中国各大书法名流艺术经典之作。

  不妨我们走进艺术馆,亲眼目睹历代艺术精华。据杨重清介绍,馆内珍藏着比较珍贵的十大镇馆收藏珍品,它们分别是汉代三色玉鼓、齐家文化红沁玉琮、战国青玉双连璧、战国白玉人首龙身佩、魏体书法的精品真迹、西汉白玉卧马、商朝红褐色沁奔跑玉虎、秦国秦氏族崇拜物族徽——回旋纹纯金鸷鸟、被称为瓷中少女的大明永乐年制甜白瓷小碗、顾景舟制造的大石瓢紫砂壶。这十大镇馆宝贝,堪称世界珍贵稀有藏品。

  一本书了却故人心愿

  2010年8月27日,《纪念魏振皆诞辰120周年——振皆书法》一书在兰州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魏振皆这个名字,在本人故去30多年后第一次被以如此郑重的方式推到了大众的视野之内。这部书是由皋兰一个叫杨重清的商人捐资出版的。对于出书的目的,杨重清直言,就是要通过这本书,“恢复”魏振皆在书坛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36年前,魏振皆临终时,给学生留了句遗言:“有朝一日给我出个帖。”

  不过,最后实现他这个心愿的,并不是他的学生,而是和他生前素未谋面的人。

  尽管都是皋兰人,而且自己的家和魏振皆的家距离不足10公里,但是杨重清第一次知道这个“老乡”实属偶然。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商人的杨重清第一次认识到魏振皆的价值,源于他的那种“慧眼识宝”。杨重清是搞收藏的,收藏品包含了书画、玉器等。

  1993年,搞收藏的杨重清在一个朋友家第一次见到魏振皆的东西。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震撼,很想拥有”。这一次,他深深地记住了魏振皆这个名字。“记住了这个名字,也就注意了解有关这个人的一切,包括他的作品价值。”杨重清很坦然地说。后来他还在古玩市场上了解到,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日本人收购魏振皆的书法作品,叫价一个字50元人民币,数字论价,而这个价格在当时就是一个干部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他对记者说:“我醒悟了,也开始重视起来了。也就有了今天的一切所作所为。”

  随后的一次碰壁,加剧了杨重清收集魏振皆墨宝的“冲动”。

  杨重清听说魏老的一个学生手里有七八幅魏老的作品,就专程去拜访,想再一次一睹为快,还想看看有没有机会买上一两幅自己收藏。让杨重清没有想到的是,对方不但不卖,甚至连看都不让他看。一向要强的他就在走出对方家门的那一刻,发誓要收集魏振皆的作品。这位年迈的老人直爽地说道:“当时确实也是赌上气了。”现在每每说起往事,杨重清还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感觉,他觉得正是因为那一次碰壁,加之当时也年轻,个性中充满了争强好胜,无意间推动了他,促使他在随后的十七八年间一直为收集魏振皆的墨宝而奔波不息。

  秋子在接到参加《振皆书法》首发式邀请的那一天才知道魏振皆的作品居然出书了。秋子多少有些吃惊,因为作为省内为数不多的研究魏振皆书法艺术的学者,多年来他一直有出书的想法,只是苦于收集不到东西。

  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收录了魏振皆1915年至1969年50余年间创作的约二百余幅书法作品,绝大多数堪称其毕生心血创作的佳品力作。这本近300页、四色彩印、八开函套精装的大部头集子,无疑是一本对我们真正有益的好书,它足以让我们眼界一开,读之获启,研之得悟。

  一所研究院潜心研究魏体

  在振皆书法艺术馆开馆当日,记者看到一本很精致的《振皆书法临摹本》,这是甘肃振皆书法研究院主编的一本皋兰县中小学书法校本教材。这本书,将陆续走进中小学教室,成为教师规范学生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加强中小学书法教学的活教材,不但能使学生写好中国字,更能从毛笔的正确书写,培养学生的书写良好习惯,开启学生书法之启蒙。

  2012年6月11日上午,甘肃振皆书法研究院在皋兰县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是甘肃民政厅批准,甘肃文化厅主管的一所以研究已故二十世纪著名书法大家魏振皆先生所创造的“魏体书法”为重任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民间组织;研究院成立以来,开展自由的书画学术研究、评论,其宗旨是致力于“魏体书法”的保护、学习、研究和弘杨。研究院在搜集大量有关魏振皆书法的真迹,有关其人一生的学识及坎坷的研究书法里程。让我们今天更详细地研究其书法的内涵与深邃,以便发扬“魏体书法”,让这一埋没半个世纪的书坛巨匠的书画艺术再次得到保护起了绝对的宣传、弘扬作用。

  甘肃振皆书法研究院是独立的法人,秉承为社会服务,为书画爱好者服务的办院目的,积极和省内外书画社会组织联谊,为进一步提高“魏体书法”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不懈努力。

  一家网站把魏体推向世界

  为了更好地宣传魏振皆书法艺术,保护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研究“魏体”艺术,杨重清在创办研究院之后,利用网络办了一家振皆书院网。其着重利用网络博大平台,通过网站介绍华夏二十世纪书坛巨匠所创造的“魏体”书法瑰宝为己任,进一步扩大层面,多方位开展研究、学习、弘扬使其艺术价值通过网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也为书法爱好者打造一个临摹学习的平台,以利于相互探讨、切磋交流,将“魏体”书法精髓发扬光大。在网站,及时展示书画研究院对“魏体书法”的研究成果,以及网络和近现代书画名家,优秀的书画作品,拓展点评、交流空间。网站为甘肃振皆书法研究院所创办的唯一“魏体书法”专业网站。

  魏振皆

  魏体书法独树一帜

  魏振皆(1889~1974),名继祖,字振皆,别号睫巢、洞叟、冷眼、兰山散人、亡心老人等,出生甘肃皋兰县石洞乡文山村。1909年,在甘肃文高堂(今兰州一中)等学堂学习;1915年,他游学北京,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1919年毕业后,曾东渡日本游学考察。翌年归国先后任酒泉中学、武威师范、兰州女师、兰州师范、甘肃学院(兰州大学前身)等校教师;1953年,以“具有相当学识”, “夙有声望的文人耆宿”,被省政府聘请为甘肃省文史馆第一批馆员;1969年被疏散回原籍;1974年3月14日辞世,享年85岁。他一生热心教育,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研究于实践,得心于魏碑,采撷篆、隶、楷、行、草之精华,融为一炉,自成一体,是甘肃现代著名书法家,其中魏碑书体创新最大,评价最高,在近百年中国书坛独树一帜。

  魏振皆习汉隶、魏碑,摆脱了一般习书者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弊端,真正学到了金石的古拙奇趣。因此,他的书法才“寓奇险于平正,含参错于严密,笔触遒劲,行气疏朗,严格之中有丰富的变化,浑朴古厚之中,蕴藏着新的意境,所以气韵生动,引人入胜” 。“点点墨迹斑斑血,消磨时间七十年”,正是“不苟且”的治书态度和从不草率急就的严谨风格,才造就了他艺术上的创新与书法风格的形成,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著名书法家舒同在《魏振皆书法艺术》的序言中这样评价:“他学书于古而不拘泥于古。他以魏碑的古朴拙劲为基础,吸收隶书的活脱美巧的结构,取金文之势,采撷篆、隶、楷、行、草之精华融为一体,” “在用笔,结构上求创新,” “独树一帜,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这是极为准确、中肯的评价。

  2000年,甘肃文史馆准备举行纪念魏振皆、丁希农两位已故馆员的活动,并举办他们的书展及追思研讨会。活动期间,省文史馆将两位故人的书法作品照片寄送中央文史馆,时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启功老人看后,当即在中央文史馆给甘肃文史馆的贺信中亲笔“启功拜读,至深佩服,敬识书山。”这是中国书法、文博界一代大师给魏振皆书法的最高评价。秋子在《一代巨擎魏振皆》一文中这样写道:张大千、于右任几次来甘肃,对魏振皆书法评价极高,谓“史书之新变,绝前空后矣”,并深表遗憾,认为魏振皆呆错了地方,要是在上海、江浙或北京,必为一代盛誉名家。

  杨重清

  拯救甘肃书坛巨匠墨宝

  从收藏爱好、出书,到办研究院,再到投巨资创办“振皆书法艺术馆”,杨重清是个文化商人,他缘何如此厚待已故魏振皆书法艺术?

  “几十年来的收藏,从一幅幅如获至宝的真迹中让我感受到一代书坛巨匠的伟大艺术深邃,一种强烈的保存价值观在脑海中产生了:不惜一切代价,拯救被黄土埋没半个世纪的书坛瑰宝,将成为我余生的使命。”这位朴实的文化商人,他用心声发出了强烈的保护呐喊。

  杨重清在“试论振皆书法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的地位”一文中这样写道:“笔者认为先生在秦篆、汉隶、唐楷诸书艺中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在魏碑书体创新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不仅如此,先生在书法理论上‘能屈得下才能跳得高……,左不轻则右不重,左不屈绌则右不伸展’魏碑书法的观点,隶书要‘顺入顺出’、‘结构要疏朗、笔法要雄健’的观点,行书‘规抚’的观点,是先生‘熬尽身心血,夺来造化权’的实践结晶。”

  杨重清经过多年走访、研究最后确定魏振皆的书法艺术创新可与同时期的草书风骚大家于右任媲美,振皆的魏体与于氏的草书创新应为同时期华夏书坛创新双峰。但魏振皆只因居以僻处边隅穷塞,无文人学士为之延誉,故当在魏振皆之日鲜有重视其书者,故而在华夏书坛闻寡。

  可见杨重清对魏振皆书法是多么爱不释手啊!他不仅仅是为利而收藏魏振皆的墨迹,而是为了拯救被半个世纪黄土埋没的华夏书坛难得的艺术瑰宝为义而努力奋斗,目的是让“魏体书法”不流失,让更多的“魏体”爱好者学习研究,弘扬“魏体书法”艺术。

  (原标题:为了拯救甘肃书坛巨匠墨宝)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