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剑
书法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在古代中国,读书人写字作文以毛笔为主,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了书法这门艺术,可现在的书写工具并不是以毛笔为主,再来一个书法课,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似乎是在恢复传统,但仔细一想这理由似乎有点勉强。这几年的书法、绘画艺术的流行,似乎也在暗示今天的艺术教育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可这书法课的目的是什么?似乎也还值得思考。
这些年,素质教育也谈论得多了,可面对升学、就业,教育难免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还需要各种补习班存在,以此让孩子避免输在起跑线上。可就具体操作而言,书法课也不是简单的一门仅仅讲授书法艺术的课程,也还包含了我们对书法课的期许。不过,要说书法课的开设,以后的书法大家就层出不穷了,很显然是过于乐观的想法。由此,却给书法课带来更多的展望,或许有助于恢复传统文化的基因。
这几年随着拜物教的产生,物质经济的发展,倒是传统文化丢失了不少,不管是非物质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存在着断层的可能。另一方面,国家又在提倡文化的复兴,这复兴不是口号的呐喊,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从生活习俗到传统礼仪,哪怕是在文化上,也需更多的理解和传承。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曾说,优雅就是克己复礼。那么,传统文化当中的优雅,在今天似乎失传了。在古代学者的眼里却是琴棋书画,如今仅仅着眼于书法,而忽略掉了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难想象,假若仅仅是有书法的形体,是否就恢复了传统呢?
无疑,书法课的开设,哪怕是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也未必能够书法艺术的继续繁荣。这就像今天的阅读,哪怕是多读了一些文言作品,也未必就能更好地读懂古代中国。且慢,这书法课的背景是,除了书法课之外尚有书法比赛等内容的活动进行,同时,教育部将继续围绕“书法进课堂”的推广和教育规范化等工作与相关社会团体合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也计划组织志愿者进入校园开展书法义务教学活动。这所牵涉的就是书法产业链条了。
虽然媒体的报道中并没有将书法考级、书法培训等内容加进来,但随着书法课的推进,相信会引入相应的考核机制,如此以确定书法课的地位。这书法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似乎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其所满足的不只是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也还包含了对书法作为学生考核的标准出现。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希望书法课变得纯粹一点,仅仅作为一种兴趣课出现,而并非是为了满足升学、考级等问题,说到底,古人练习书法也并非是这个目的。
客观来看待书法课,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留住传统文化的基因。在这个意义上,书法课所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种思考。在书法的艺术世界里,唯有多参与才能繁荣其艺术,保持书法的生命力。但这个过程很显然更为复杂,需要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点耐心,一点一滴地做下去,而不是急功近利地直接获取书法所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