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传统没骨技法在岭南的发展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传统没骨技法在岭南的发展

传统没骨技法在岭南的发展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王坚

  岭南画派“没骨法”的历史传承

  笔墨,是中国画最突出的特征。中国画之笔墨,传统“骨法用笔”写出的线条是很重要的,但并不限于线条诸法;墨也一样。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认为笔墨两者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清代《石涛画语录》中亦说:“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笔墨两者,一笔一墨,正如太极阴阳,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而论的。中国画的“没骨法”,其实正是对传统中国画笔墨的一种开悟与活用,成为传统笔墨技法之一。

  “没骨法”传承亦有其气脉头绪。写意墨竹始见于北宋后期文同的《墨竹图》,文同一变以往绘竹以线条双钩的勾勒旧法,不勾勒竹的轮廓,纯粹用不同浓淡的墨,以书法的笔调挥写墨竹,一笔下去即成块面,完成轮廓。其实,这即是将用笔与用水墨统一起来的“没骨法”了。文同此墨竹,虽然弃勾勒而纯用浓淡墨色“没骨”写出,有所脱略取舍,但仍注重写生,形神兼具,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文同《墨竹图》实物即可见证。

  有人认为,“没骨法”是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而以颜色直接挥写的一种技法。然而,能否认墨就不是一种颜色么?反过来说,用不同的颜色去挥写的花鸟人物,不也可视为笔墨么?因而在20世纪的岭南中国画画坛中,最擅用“色彩没骨法”而为人称道的岭南画派的“没骨法”,是继承传统笔墨技法而来的。当然,它在继承中又不断地发展。

  在广东国画家中,擅长花鸟画的赵少昂和擅长人物画的杨之光的“没骨法”最为杰出。从“没骨法”承传来看,赵少昂的“没骨法”是直接从老师高奇峰那里承传获得的。杨之光则是在1948年他进入高剑父的“南中美术院”(前身是春睡画院)时就学习了。以“没骨法”写出来的画,自有其特点:首先,它摆脱了线条勾勒束缚的呆板,可以更为生动;其次,它摆脱了线条勾勒的平面化感觉,达到立体效果;第三,通过预先设计毛笔的调色程序、技巧,能够表现物象的光暗和质感。他们的老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善于以没骨写生法为基本,融进“撞粉”、“撞水”技法而表现出光色变幻、进一步表达质感、厚度感等等特殊效果。

  高奇峰是高剑父的胞弟,他最初学习绘画是从其兄高剑父拜师居廉,习得“居派”画法,回家后转授而得的。居廉画法最初从其堂兄居巢中来,但是“既得乃兄心法”后,并不满足,更“专向大自然里寻求画材,以造化为师,更运用其独到的写生术,消化古法与自然,使成为自己的血肉,故能自成一家”。其绘画技法特点是善于以“没骨法”写生,尤其善于用粉和用水。高剑父在《居古泉先生的画法》中写道:“古人写花向无撞粉之法,自宋院至南田(恽格,号南田,清初影响最大的花鸟画家)时,用粉法皆系抹粉、挞粉、点粉、钩粉而已,未尝有撞粉法也。有之则始自梅生(居巢),吾师继之。”认为是自居廉始的一种新的创造。关于“撞粉法”、“撞水法”,高剑父在同一篇文章里谈道,“(撞粉法)即以粉撞入色中使粉浮于色面,于是润泽松化而有粉光了。在一花一瓣的当中不须着意染光阴,惟以浓淡厚薄的粉的本身为光阴”,“师(居廉)写叶,则以水注入色中,从向阳方面注入,使聚于阴的方面。如此则注水的地方淡而白,就可成为那叶的光线,且利用光线外不匀的水渍于后或深或浅,正所以见叶面之凹凸也。不须刻意渲染,而一叶中的光阴凹凸毕现,撞水的奥妙在此”。其实,“撞粉”、“撞水”两法,不过是在“没骨法”的框架内创新、丰富和发展了而已,或者说,就是“没骨法”的新发展。

  二居画中的“没骨法”,则是继承的一种国画传统,是师承宋光宝、孟觐乙两位江苏“没骨花鸟名手”而学得的。宋光宝,字藕堂;孟觐乙,字丽堂。两人与李秉绶(芸甫)等人并称“嘉道十六画友”。清道光年间,李秉绶入粤为官,见广东花鸟画坛不振,便礼聘挚友宋、孟来粤教授花鸟画,居巢、居廉遂先后以宋、孟为师。居廉还刻“宋孟之间”的印章钤于自己的画作上。

  宋光宝又是“恽派”(恽南田一派)名家,对二居的影响尤为大,“恽派”风格源出清初该派创始人恽格。恽格(1633—1690),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又号白云外史,江苏常州人。他最初画山水,笔墨秀峭。后与王翚(字石谷)结交,其文学、书法均胜过石谷,后来自觉山水不能不让王一筹。于是放弃山水,专攻花鸟,远承北宋徐崇嗣没骨法,又吸收了文人画讲究韵致、含蓄、洗炼等特点,创造了一种赋色清丽、潇洒俊逸、雅俗共赏的写意没骨画法,风靡一世,称为“恽派”,亦称“常州派”。画史把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六家”和“四王吴恽”。世上也有“石谷山水,南田花卉”之称。著名美术史专家童书业说:“统观清朝一代花卉画,盛行点笔没骨法(即带写意的没骨法)”,可见其影响之大。难怪居廉心仪所向,将自己画室安了个与恽南田居室一样的名“瓯香馆”。不过,宋、孟虽是他直接师承的老师,但他仍“远宗崇嗣,近仿南田”。

  恽南田成就虽颇大,但尝自称“仿北宋徐崇嗣法”,也道出了其师承关系。徐崇嗣为徐熙之孙,宋代画家,他丰富和发展了没骨画法。传说南唐亡后,他以水墨写意著称的爷爷徐熙画送宋画院品评,其时画院以黄(筌)家画法为“标准”,黄筌之子黄伯鸾居画院,认为徐熙画“粗俗不入格”。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可见两家风格各不相同。于是,徐崇嗣“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得入画院。徐崇嗣自学黄画后,便“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的“没骨法”见长,故后世遂有恽南田等人以徐崇嗣为师。但始创“没骨法”的则是早于徐崇嗣的五代的黄筌。宋代《宣和画谱》最早载有黄筌《没骨花枝图》,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载:“黄筌善为没骨画,凡花果多不落墨,惟用五彩布成。”

  可见,岭南画派源出于传统国画没骨写生法一门,其传承脉络关系是:

  五代黄筌——北宋徐崇嗣——清初恽南田——清中宋光宝、孟觐乙——清末居巢、居廉——民国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

  这一脉相传的师承渊源,到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和高奇峰后,其传承并未终止,高剑父授徒颇多,著名的有黄少强、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司徒奇等,本文所述的杨之光,是上世纪40年代后期(1948年)高剑父“南中美术院”(原春睡画院)时期的学生。陈树人不授徒,仅在晚年收了一个学生刘春草。高奇峰的高足则有“天风七子”周一峰、张坤仪、叶少秉、何漆园、容漱石、黄少强、赵少昂,其中,二高诸弟子中,继承尤其对“没骨法”有卓著发展的,当属赵少昂无疑。而高剑父的弟子中,则是杨之光。总之,在现代中国画坛上,岭南画家赵少昂和杨之光艺术之令人瞩目,其中,对“没骨法”挥洒自如的拓展和发扬,是其中最为闪光的部分。

  “没骨法”的艺术传承,只是艺术发展基础的一个方面,艺术技法如果不与艺术家个人高度统一结合起来,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家个人的才华、激情以及长期不懈的形而上的艺术灵性修炼,与技法的结合才会形成艺术大家的灿烂艺术。

  赵少昂的没骨法花鸟画艺术

  赵少昂是一位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各种题材无所不能,却以花鸟画为最精,对他的花鸟画艺术的评价,早在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重庆举办个展时,徐悲鸿先生就特意撰文推介,其中写道:“其卓绝之艺,敦厚之性,所至并为人坚留不行。其画可爱,其品尤可慕也。余尝赠以诗曰‘画派南天有继人,赵君花鸟实传神;秋风塞上老骑客,漫烂春光艳羡深’”,又在致胡适信中说:“赵君花鸟为中国现代第一人,当世罕出其右者。”

  赵少昂先生花鸟画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我认为,“没骨法”的进一步开拓运用是最主要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