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水墨人物画家杨之光先生将挑选重要代表作,并携“杨之光美术中心”优秀作品,将于2009年12月12日-20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杨之光先生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中国画人物画家,他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发展的丰富现实而做出的艺术成就早已得业界公认,同时,杨之光先生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学院美术教育岗位上工作多年,颇有建树,退休后又创办“杨之光美术中心”,以少儿美育为己任。日前,笔者就美术教育诸问题走访了杨先生,先生对美术教育的执着与信念令人深为感佩。
搞教育是我的主业,培养一代人比自己创作重要得多
覃京侠:今年是您八十周年寿诞,是您从艺六十周年,也是从教六十周年,所以今年举办这个展览对您来说有特别的意义。我们知道,您此前捐赠了1200件作品给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几家机构,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从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杨之光:这次展出大概九十多件作品,主要是从这批捐赠作品中选择的,其中有几件来自私人收藏。这次展览包括了我全部的代表作,作为个人大型回顾展览,这应该是最后一次,因为以后我也画不动了,不可能创作出更具代表性的作品。最近四五年都没有搞过大型的创作了,只画过一些没骨人体写生。不过以后说不定会做一些小型的展览,那是以后要考虑的事情了,所以我十分看重这次展览。
方旭东:这次展览对您之前创作的重要作品进行了回顾,我们不仅可以集中观摩到您精妙的艺术之思,更可以追随这些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现实的创作,对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面貌的更替进行一次重要回顾,我们很是期待。这次展览上十分引人瞩目的一点是您将“杨之光美术中心”孩子们的作品也带来一起展出,足见您对教育的重视。
杨之光:我一直认为,搞教育是我的主业,培养一代人比自己创作重要得多。徐悲鸿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得到公认的,但我认为他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我愿意追随先生的风骨,把美术教育事业坚持做下去,做出成绩。教育事业是一项付出的事业,我为这个事业付出了一辈子,并且用行动说明了这个问题:我画了一辈子画,教了一辈子书,把自己的1200多件作品全部都捐给了国家。我是属于国家的、人民的,社会的。“少年强则国强”,我愿意尽己所能来落实。
美术中心的孩子们的作品也和我的作品一起展出,是这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这次展览将分三个展厅陈列,孩子们的作品就占了两个厅。把孩子们的作品带进中国最高级别的艺术殿堂展出,我感到非常高兴,比我自己的作品展出都高兴。孩子们的作品非常有创意,都是些成人想不到的东西,那些奇思妙想令人禁不住赞叹,到时候展览现场应该非常有意思。
“四写”教学、拜师不入派
覃京侠:您一辈子都献身于艺术教育事业,在实践中,您有许多精彩的总结,比如,您之前将蔡若虹先生“四写”教学法进行进一步总结,更具体化、系统化,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甚至撰写了长达数万字的美术教育论文《扭在一起锻炼--国画系人物科贯彻“四写”教学的体会》,这实际上也形成了您的国画人物画的教学体系。
杨之光:蔡若虹先生是在徐悲鸿先生教学基础上总结出的这个“四写”,是非常辩证的,当时给我非常大的启发,我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不断进行探索,后来结合中国画教学中实际问题和经验,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所谓“四写”,就是写生、速写、默写、摹写,教学实践也证明还是很起作用的,可以解决在中国画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后来创立杨之光美术中心,我们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纠正,补充进联想和创意这个部分。以前我们说要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创作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来摹写现实之外,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正是浪漫主义的部分。
方旭东:除了“四写”教学法,您在具体的教学方面还有许多精辟总结,您的《水墨速写》就是最好的教学范本,记得您曾经说以前的国画人物为什么画不好,因为鼻子画不好,所以您就总结了各种角度鼻子的画法,照您的方法来画,果然生动许多。但您在美术教育方面最为成功的方面,还是在于鼓励学生的创新,您的一众弟子艺术创作面貌各异。据说您的女儿杨红以前画人物因为跟您画得太像,您都迫她转画花鸟。
杨之光:我鼓励创意思维,鼓励我的学生走自己的道路。我强调“拜师不入派”,我以前就鼓励学生“国内留学”, 在担任广美国画系主任期间,我邀请了国内许多著名的国画家来广美教学,先生们现场挥毫示范给学生观摩。我觉得全面的修养很重要,要有开阔的心态,兼收并蓄,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创造性思维。艺术教育不能有学院和派系的分野,不是“派”的学院。艺术是一条长河,许多有成就的画家是在历史的积累的基础上汲取前辈的营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兼收并蓄,吸收各方营养,海纳百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是要跟着大师走,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老师没有完成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意义很重要。黄一瀚画卡通一代,他的探索刚开始显得很另类,一开始不被人接受,我力排众议鼓励他的创新,现在他也很有成就了,我因此也很有成就感。十年前我办了从教五十周年师生展,展览的一大特色就是所有学生的作品都和我迥然不同,我感到这是我在教学上最大的成功之处。
我的教育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当然一个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前的(建国后到80年代前)创作理念和教学理念都比较机械,不能启发创造性,对技术方面的要求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这方面相对弱一些。改革开放以后就逐渐活跃起来,邓小平在“第四届文代会”上指出,“画什么、怎么画”是画家自己的事情,艺术从此获得了表达的自由,艺术教育也从此解放了个性,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我们对待艺术创新的心态应该是开放的。就我自己来说,我常常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最初进行人物画探索的时候,也被人嘲笑成“水彩加线”,我第一个用国画来画海军、空军,还实验用国画方式表现不同的光线效果,退休之后又全身心兴办少儿美术教育,现在又把孩子们的作品一起带进美术馆展出,这些都是创举。
少儿美术教育重在开启心智
方旭东:您这次带了这么多孩子的作品到中国美术馆展出,也是对杨之光美术中心教育成果的一次展示,接受各方面的检阅,我们之前看到资料现在杨之光美术中心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办了9个分校,现在运作情况如何?
杨之光:大概能做到收支平衡吧,不足的部分由我来补。这次展览有好几百孩子和家长自费去参加展览,这让我非常感动,也很激动。
覃京侠:您几次提到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少儿美术教育往往陷入一个误区,主要是孩子家长求成心切、望子成龙,希望参加培训班可以速成为有模有样的小画家,每次上完课都可以带一幅作品回家,很有成就感。但这种快餐式的教育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更多的意义可能在于,多了一个可资炫耀的筹码,而孩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受益还值得商榷。“杨之光美术中心”的教育理念突破了这种藩篱,您能简单介绍一下?
杨之光:我觉得少儿的美术教育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小画家,重要的是开阔视野启发心智,从小培养孩子创意思维的能力,孩子到美术中心来学习,以后可以完全不从事美术类的事情,以前在报纸上曾经对杨之光美术中心做过报导,我们甚至直接喊出口号:“培养画家不要到美术中心来!”我坚持认为美术教育很重要,对孩子们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影响。还是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以前的中学是上海世界学校,前段时间获得诺贝尔奖的高昆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高昆是我的师弟,我们一直有联系。这个学校走出去许多人才,我觉得它最成功的一点是特别重视素质教育。记得在中学的时候,我演话剧、练书法、刻图章、学乐器……,课外生活非常丰富,参加这些活动都是我自愿的,根本没有时间玩,那时候我就在学校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学校非常支持,我的小提琴老师是当时(1948年)上海乐团的首席,这些对我的一生都相当重要,广泛的兴趣和多样的经验也使得我在美术创作上得心应手,总能推陈出新。比如在创作《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候,对于构图的设想、人物的排列等等,都得益于我从前的话剧经验。
美术中心就是要启发小朋友们的想象力,不受对象的局限,我们的教学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模式,不去模仿名人、大师的创作。在具体的教学中的确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得很像齐白石,但长远来看这种方式没有意义。我们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理解对象、表现对象,甚至创造对象,美术中心的教学目的是要充分地启发创意思维的能力,而不是培养小画家。我们的这个教学理念与西方是一致的,但西方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我们是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创意思维的训练,我们对美术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一个简单总结就是“基础要严,创作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