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王垿:顺兴楼里的民国书法家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王垿:顺兴楼里的民国书法家

王垿:顺兴楼里的民国书法家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民国书法家王垿 民国书法家王垿

  1933年的冬天,76岁的王垿(xu,音“序”)在青岛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位前清的法部侍郎在庚子国难期间曾忠心耿耿地追随逃难的慈禧与光绪。王朝最后的几年里,他亲自审判过革命党人汪精卫。而作为一名书法家 ,他亦是名声赫赫,当时的京城流传着“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的说法。辛亥革命后,他迁居青岛,自号“寄叟”,并在此生活了20多年。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选择了作诗、写字和饮酒,在青岛顺兴楼里搞着自己的生日“耆(qi,音“奇”)年会”,如今他位于陵县路的老宅早已住上了别人,但那些往事却随着他的诗歌和书法作品流传至今。

  父子三翰林,获赐“清标玉彻”

  1858年,王垿生于山东莱阳一个普通家庭,家中世代教书,并不富裕。在他16岁时,父亲王兰升考中功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这个家族的命运也随之改变。父亲去世后,王垿和哥哥王塾先后中了进士,入翰林院任职,一时间,“一门三翰林”的故事成为当地的佳话。

  王垿在北京做官初期,平顺无奇,作为翰林院的侍讲,他并无实权。然而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避难逃往西安,随行人员仅几十人。王垿得知消息后,对妻子李氏说:“我虽官职卑微,但受国恩不可不报,家里的孩子就交给你了。”然后自己借了一匹小马,连夜出发“扈从圣驾”。到达西安后,因其忠心可鉴,王垿被升为国子监祭酒。第二年,慈禧回京后又大赏随行的功臣,特意把王垿由四品官升为三品。之后的数年内,他平步青云,先后被任命河南学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务,最终成了一位二品大员。

  王垿的一生做的大多是纯“文”官,然而最终他被任命为法部(清末改刑部为法部)右侍郎,这期间他曾参审判一起当时重要的社会大案。据王垿的重孙女王纹介绍,1910年3月,当时的同盟会成员汪精卫带着炸弹潜入北京,准备刺杀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然而事情却提前败露,汪精卫被捕。在等待审判期间,汪精卫还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当时负责审问汪精卫的是肃亲王善耆以及时任法部侍郎的王垿,善耆是晚清的改革派,王垿也读过汪精卫的文章,他俩都认为汪精卫是人才,希望日后其能为大清所用,因此有意保释汪精卫。加上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载沣考虑时局影响,汪精卫最后被特释。当然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当年敢于“引刀成一快”的少年,会在30年后投奔日本人做了汉奸。

  即便是在清帝退位后,王垿对清廷的忠心依旧不改,1922年,溥仪举办大婚,已经避居青岛的王垿还专门送去了厚礼,并上表祝贺。事后,溥仪回赐了王垿匾额,上书“清标玉彻”。

  青岛二十年,最爱顺兴楼

  辛亥革命之后,王垿带着家人来到青岛,不久在陵县路买地盖房,定居于此。“我老姥爷一家一开始是住在宁阳路,后来来青岛的遗老都在那住,老百姓把那叫"赃官巷",于是他就不愿意在那住。就在现在的陵县路上买了地皮,盖起来了房子。房子请的是德国设计师,很大,我们大家族一直都住在那,直到他去世后,我们才分家。”作为王垿的重孙女,80岁的王纹回忆。1933年她出生不久,王垿便去世了。“老姥爷有两个儿子,他一走,我们就分家了。我们家搬到莱芜一路去住了,这个房子留给我二爷爷一家住。”这套位于陵县路25号的王垿故居至今还在,只是里面居住的不再是王家后人了。王纹还记得小时候去“老屋子”玩时,发现“这个房子是二层楼,正面一层楼有两个门,二层中间有个阳台,看起来像"品"字。二层加"品",就是二品官的意思。”

  初到青岛之时,逊清遗老们想法各异,有的想支持溥仪复辟,有的想投靠袁世凯当官,他们都想拉拢王垿。王垿虽知道复辟无望,但又厌恶袁世凯的奸诈,因此对两方都予以了回绝。不久,他在青岛遇到了当年和自己一起护送慈禧西行的陕西巡抚升允,说及往事,王垿赠予他一首诗表达心意:“夕阳好景在榆桑,一任白驹过隙忙。巢许旷怀嫌地窄,羲皇高卧趁风凉。昨宵宿酒今犹醉,前日新诗早已亡。莫笑痴顽无个事,幽斋独做静焚香。”

  王垿在青岛一住就是21年,他十分思念家乡,为此他把房子改称“寄庐”,自号“寄叟”。已故的王垿孙女王世棽(chen,音“陈”)曾回忆道:“王垿生平简朴,但为善最乐。他来青岛后捐款修建了齐燕会馆,又在无棣路建房成立了莱阳同乡会。凡有莱阳同乡来青谋生,他一律救济帮助,甚至安排住在自己家中。”文史学者鲁勇介绍当时齐燕会馆面积狭小,而王垿家对面有一块空地,本来是德国人想搬迁天后宫之用。后来德国战败,这块地皮就闲置了,于是齐燕会馆便用此建了新馆并在其中扩建了戏楼。王垿不仅为此捐款,还题写了楹联。可惜齐燕会馆一直不如“三江会馆”红火,王垿十分遗憾。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