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称书画家刻竹为“清客”。今就介绍“清客”张石园的阴刻行书扇骨:
1.“今春喜色满乾坤,多买诗书教子孙。富贵祝来何所遂,膺门依旧是龙门。”落款:芷湘集句。
2.“月满花香记得无,春风送暖入屠苏。呼卢院落净新岁,人数多于九老图。”落款:长至节,石园刻,下一长圆阳文印“张”。
芷湘是清代管廷芬的号,海宁人,善集唐人绝句,组成新诗。
扇骨所书明显看出有何绍基的风骨。字呈正侧猗斜之态,生动活泼,运笔灵动流畅,一气呵成;运刀爽疾精准,将笔意完美地表现出来。从整体看,章法上佳,布局疏密得当,特别是“祝来何所遂”和“卢院落净新”写得稍大,与扇骨形成反差,压住了阵脚。
张石园(1898-1959年),名玄,又名人玄,字克和、祥庚、霭如,号石园、麻石翁,常州武进人。他祖上世代为官,家中收藏丰富。只是到他父亲一代衰落了。他父亲是个能书善画的才子,闲赋在家就督促儿子学画、临帖。张石园从小虽去新式学堂上学,但他父亲仍教他诵读诗赋词曲,让他不忘中华传统文化之根。
髫龄开始的刻苦钻习及耳濡目染,为他打下了雄厚基础。因此张石园既是书法家,篆隶行草无不精熟;又是画家,以“四王”为宗,水墨、青绿、浅绛、淡彩山水无所不能,而且风韵别致;更是鉴赏家,对瓷器、金石、碑帖独具慧眼;还是竹刻家,精擅阴阳深浅诸刻法。
张石园集多种才能于一身,而且超凡脱俗,除天赋禀异、父亲的早教,还得益于他青年时代来到上海,加入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所受的熏陶。
当时题襟馆汇集了上海一流艺术家,每次雅集所观摩到的优秀书画、篆刻、竹刻作品,聆听到的创作心得及点评,比任何一堂艺术院校的授课都来得生动、丰富。张石园何等聪明,看多了,听多了,回去再摸索、试探,各项艺事自然突飞猛进。
江南老画师陆廉夫偶尔会从苏州赶到题襟馆与众多艺术家见面。他发现张石园绘画传统功力深厚,大加赞赏。年轻的张石园虚怀若谷,请老画师不吝赐教。陆廉夫略指一、二不足,使张石园大受启发,很快更上一层楼。
经过不断观摩学习,张石园日趋成熟。他特别喜欢王石谷山水,对他心摹手追,又融入己意,因此作品用笔浑厚凝练,清雅洒脱,墨色灵秀华润,在上海艺坛自成一家。作品受人追捧,他得以养家糊口,而且买了凤阳路一石库门房子,专门辟有画室,作画、挥毫、授徒之用。
无论是学生,还是朋友,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张石园身上展现了两个巨大反差:外表冷峻,内心热忱;穿着随便,创作严谨。
张石园的成长环境、家庭教养决定了他沉静、不苟言笑的性格。看似难以接近,其实他为人真诚,热心助人,待人似一团火。盛丙云18岁从嘉善陶庄来上海闯荡,举目无亲,投到他门下学竹刻。他安排盛住自己家,除传授竹刻技法,绘画“六法”和书道,还不忘教礼仪。书画家朋友来访,张石园就向客人推介盛丙云,使他融入书画圈子,为他日后承揽刻件创造条件。
盛丙云能在竹刻领域取得不俗成就,自身悟性之外,张石园的谆谆教诲、鼎力相助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随他学书画的学生如顾振乐等,一致感到老师授课十分认真。而这都源自于他的真挚、热忱。
张石园美髯飘拂,不修边幅,落拓不羁。他这种风度十分契合己丑更新后的艰苦朴素潮流。不要看他漠然衣饰就以为他万般马虎,实际他绘画极其较真,皴擦点染,上色敷彩,一丝不苟,所以他的画十分干净。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鉴于他不凡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声望,首批邀聘的画师自然少不了他。他还是文史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州博物馆收藏他多幅国画作品,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他的竹刻扇骨。
本文介绍的扇骨没有上款,说明这是张石园自娱自乐的作品。因素养深厚,扇骨书卷气十足,很值得品味。
(扇骨拓片引自《竹缕文心》)
□杨君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