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傅德锋:泛滥的书法评奖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傅德锋:泛滥的书法评奖

傅德锋:泛滥的书法评奖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十届国展过去不久,四届兰亭奖的评选也已经落下帷幕。无论是报刊还是网络,很多人对这些大奖的公信度和权威性充满猜测,议论纷纷。伴随着人们对全国大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各种质疑,我们有必要对书法评奖这一现象做些回顾和评价。

  书法界自引进国外的展览机制以来,便开始有了评奖制度。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民间社团组织实施的书展、比赛,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遵循这一制度。设立奖项的初衷,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鼓励在书法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人;一是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事实上也是如此,自从有展以来,以最早设立的“全国展”和“中青展”的“全国奖”和后来创立的号称中国书法最高奖的“兰亭奖”为主导,不知评出了多少金奖(或一等奖)、银奖(或二等奖)和铜奖(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

  有的大赛组织还设立什么“全能奖”、“鼓励奖”等等。从奖励优秀、吸引新人的角度来看,评奖倒也无可厚非。君不见,展览文化盛行30多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书法人才通过获奖“一举成名”,走向社会,成为书法界的中坚力量。更有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纷纷加入书法队伍,试图通过入展获奖来检验和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进而改变自身的命运。书法队伍的超前庞大,各种走马灯似的热闹异常的书法活动和名副其实的书法大师的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充分表明,书法展览及其评奖,一方面有利于书法社会群众基础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急功近利思想的一度泛滥。

  伴随着书法热的持续升温,大展大赛越来越多,各类评奖可谓争先恐后,层出不群。官办的和民办的,正规的和不正规的,全国的和地域性的,都在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大有水涨船高之势,迄今为止,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书法评奖的积极意义已经不再如往日那般明显。尽管说,对于书法个体而言,获奖依然能够引起社会对他的较多关注,由此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但随着名声的鹊起,各种社会应酬的增多,对书法研究的惰性也由此滋生。越来越多的书法人开始把入展获奖作为学习书法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多的书家开始热衷于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书法水平不进反退。很多早年即在展览上“摘金夺银”的“获奖专业户”,到现在早已销声匿迹,成为书坛的匆匆过客……

  事实上,由于展览体制本身存在的先天缺陷和“评奖游戏规则”人为造成的弊端,书法大奖一度遭受着各种质疑。比如人们曾有“获奖的不如入展的,入展的不如落选的”之类的调侃,无非是说明,那些获奖作品或者因为粗制滥造或者因为因袭模仿,有花俏的形式制作而无耐人寻味的艺术内涵,很难得到书法界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可。紧锣密鼓的展览和频繁的评奖,使得很多书法人越来越浮躁和急功近利。参展和获奖、入会、走穴卖字成为了终极目的,而对书法的人文关怀愈来愈淡,始终把书法当作一种谋名取利的技术手段来看待。而从书法的本体意义来看,如火如荼的展览,难以数计的书法作品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更多的都是一些“标签性”的东西。人们也许记住了某个作者,但却很少能够记住他的具体作品。这种作者与作品互相脱节的现象表明,展览所带给我们的不过是一种书法艺术的假象繁荣。

  从书法界某些领导所倡导的打造经典和推出大家的实际表现来看,并没有如其所愿。他们所“打造”的“经典”和“推出”的“大家”总是那么差强人意,勉为其难。一些所谓的“书法大家”不过是综合运作的结果,就他们的实际艺术成就来看,离“大家”的距离还十分遥远……假如去掉他们头上罩着的耀眼光环,他们并不比某些靠自己的作品成为普通书协会员的人士强上多少。恰恰是因为他们拥有各种社会便利条件,拥有占据绝对优势的话语权力,一个个先后登上了“大家”的宝座。事实上,是否是真正的书法大家,不仅要把他和同时代的优秀者相比较,也应当把他放到历史的坐标系中去加以衡量。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当“大家”们的综合修养不足以和古人相提并论时,他们就会抛出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来加以分辨,说什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大家,我们不能拿古代大家的标准来界定当代的大家”。

  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圆其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大家”,这句话固然不假,但既然要称为大家,在衡量标准上就应当尽可能与古代大家看齐,而不是人为地一味降低标准。大家绝不是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艺术评判规则下,互相评个什么奖,赐一顶光鲜的帽子就能成就的。它需要书家具备真正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如果把评奖标准定得过低,然后又由一些自身综合艺术修养并不高的人士担当评选大任,其评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再加上评奖当中的那些见不得人的“暗箱操作”,那这样的获奖作品和大奖获得者又有什么可信度和权威性可言呢?!

  具体到号称“书法界最高奖”的“兰亭奖”,尽管此一奖项设立的初衷是奖励那些在书法事业(包括艺术创作、理论、教育、编辑出版等)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人,目前已经举办了四届,但试问各位:迄今为止,你们认为获得“兰亭奖”的这些作品及其作者,他们真的能够代表当下(出于慎重起见,就不要说当代了)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准吗?他们的哪一件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当下书法水平的高度?恐怕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我之所以这么讲,倒不是有意贬低兰亭奖及其获奖者,而是说,我们目前的这种展览和评奖机制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再加上人为造成的各种弊端,所谓“最高”,到头来也不过是“聊备一说”罢了!

  我们不要奢望兰亭奖能有诺贝尔奖那样的认可度,但假如能够像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那样,获奖者在获奖之前就能凭借自己出色的作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以及较高的综合修养获得人们广泛的认可,即先有作品印象,后有获奖荣誉,才能更具有说服力。如果一直像现在这样,只是记住了获奖作者的名字,而对其获奖作品毫无印象,则这样的评奖不过是一种无聊的游戏罢了。

  因此说,作品不在于最高,而在于更好;评奖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书法评奖,宁缺毋滥。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