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已经很久没打牌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埋头习字。昨天,当他把耗时1年多抄完的《三国演义》拿出来时,平日的牌友们都震惊了。
一年多用秃20多支毛笔
老孙名叫孙森周,77岁。这部“呕心之作”似乎成了宝贝,放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16开宣纸分别装订成28本,足有900页厚,每页宽度约9厘米,若展开即为长达81米的书法长卷。64万字全部用蝇头小楷写就,绿色印花布装帧,精致雅观。“断断续续写了1年多,光毛笔就用秃20多支。”老孙说,17年前退休后,打牌成了他每天最重要的娱乐活动。后来,有人建议他写写毛笔字,一来养性,二来怡情。
写毛笔字,老孙不陌生。上世纪50年代,他在长安区读小学,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写毛笔字,“每天交一张字,坚持了五六年。”
在书院门买来毛笔和宣纸,又买来小楷字帖。老孙说,他爱写小楷,尤其崇拜颜真卿。“那些书法家的字,写得太漂亮了,我看着就眼馋。”
64万多字咬牙坚持下来
浩瀚的工作开始了。《三国演义》共120回,全书64万多字,如果用小楷书写,考验的不仅是功力,更是眼力和耐心。他写了幅四尺单条,贴在书房自勉,“墨色浓淡真乃天堂也,学书当以帖为中心,读之悟之临之思之念之。”
去年秋季,忙完农活,他抽出每天上午下午各两个小时,一个人坐在书房抄书,直到写得手腕子酸了、脖子僵了。“刚开始时手抖,写上十几分钟就浑身酸痛,我硬是咬牙坚持下来,直到一星期左右才逐渐习惯。”
今年,《三国演义》抄写完毕。期间,他又开始练习小篆,又开始抄写《三字经》《百家姓》《兰亭集序》《吕氏春秋》等近百万字,一直没有停歇。
小篆难写,难就难在笔画复杂,不易辨认。但老孙一边练,一边查字典,遇到常见字就记在本子上,收获着每一点进步。“活到老学到老,抄书就当是练字,希望能为后辈留下点记忆。”
儿子孙亚民都感慨,“老父亲干了一件不寻常的事,这几年人书俱老,运笔沉稳,字体秀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越活越自在了。”
本报记者宋雨实习生李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