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英
近日,湖南著名书法家杨炳南的书法作品集出版,这是他多年笔耕不辍的成果又一次集中呈现,于他个人和湖南书法界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杨炳南,笔名一牛,别署墨耕斋,湖南桃源人,毕业于湖南桃源县师范学校。1949年当兵,在部队任宣传员、文艺指导员等职。与书法相伴数十载,从中得乐无数,得道颇深。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担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折枝为笔 铺沙为纸
杨炳南自幼酷爱书法,经常“折枝为笔,铺沙为纸”。“那时家庭条件不很好,在外面放牛、捡柴火时,就在沙滩上写字画画;烤火的时候,就用棍子在火坑灰里面写字;睡觉的时候还要在肚皮上写写;看到有人在写对联,就站着看,边看还边在腿上跟着写。”杨炳南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这是父亲对杨炳南从小的教诲。读书时,他每天要临习一版大字,一版小字,写不好就要被打手板,一笔一画都要练上千百遍,从而也练就了扎实基础。对书法的执著追求,使杨炳南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曾放弃,哪怕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先后用美国人的大衣、睡袋等做了3个挎包,一直随身携带着写字用具。“有一次战斗结束后,其他东西都弄丢了,唯独只剩下一本练字本。”
杨炳南笔名叫一牛,他表示取此名有三重意义。一是他出生在常德桃园县一个叫石牛山的地方,二是欣赏牛勤劳、踏实的精神,三是希望自己能像牛那样的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就是凭着这股牛的精神,杨炳南成就了他的书法事业。杨老到底有多勤奋?言谈中,他不经意地讲起一个小细节。只要天气适宜,他手里都会握住一把扇子,时不时打开来扇一扇或是把玩几下。“很多不知情的人以为我是摆派头,实际上是为了锻炼手腕,保持关节的灵活度。年纪大了,不像年轻的时候,关节要经常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创作时手腕书写的灵活。”
凭着“牛”的执著与勤奋,杨老学遍百家。他先学唐楷,后学“二王”,再攻南北碑。扎实的基本功和领悟力使其书法独具一格,却又诸体均兼,并尤擅行草,其行草气势磅礴,古涩朴拙,张弛有度。他写的多字书法,参差不一,错落有致;少字书法,也讲究布局,落款钤印,都具有艺术感染力。
杨炳南的许多作品被博物馆收藏、被碑林勒石。张家界、岳麓山等名山胜迹均留有他的墨宝,并先后出版过《杨炳南书法选集》、《杨炳南书法集》、《杨炳南草书千字文》、杨炳南草书《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杨炳南墨迹》等作品,还多次举办个人书法、摄影展,百余幅书法作品被海外名家收藏。
博采众长 注重创新
杨炳南天生多才多艺。不但工书,还善画。他曾担任过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湖南省新闻图片社社长。他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两大遗憾,一是读书不够,二是没能把画画坚持下来。其实最开始我的画画比书法强,但由于条件有限,书法比画画在条件上要简便,渐渐书法的练习就多起来了。”
在书法的研习上,杨炳南尤其注重创新。“搞艺术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悟性、灵性,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对于艺术的创新,杨炳南感悟尤深。他把自己对书法的领悟和绘画的技巧有机结合,创造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水墨字。他的水墨字很有特色,书画同源,因杨炳南有绘画基础,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浓墨、淡墨加在一块儿,还有飞笔、枯笔等。他常用旧笔、秃笔,加以水墨一挥而就,潇洒自然,率真朴素,既是龙飞凤舞的书法大作,又好比浓淡相宜的水墨写意。
书法界的同仁赞誉其书法“不仅基础很深,而且刻意追求个人风貌”。个人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多年的磨砺与参悟。熟悉杨炳南的朋友介绍,为了耕好书法这一方田地,杨炳南广泛涉猎、乐此不疲,他大量学习与书法关联的东西,增强文学底蕴,如诗词、哲学、美学、音乐等,融会贯通。在书法理念上,他尤为尊崇“自然为本,万物为师”的理念,多年来笔耕不辍,形成了自己严谨、凝重的艺术风貌。他兼修行书、篆书、隶书等多种字体,尤擅草书,其作品给人一种金戈铁马的狂放感,在挥毫走笔中抒发自己激昂的感情。
伉俪情深 老骥伏枥
对待艺术,杨炳南的态度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这让他有了非凡的书法成就。对待生活,杨炳南是重情重义,豁达超脱的,这让他起伏跌宕的人生永远不缺生命的亮色。熟悉杨老的人,无不羡慕地表示杨老是个快乐的老头。他与夫人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爱情成为书画界的美谈。
1994年,杨炳南刚从湖南新闻图片社离休,爱人向四吾遭遇一场车祸,不久后又患上了尿毒症。那时,为了照顾老伴,已在书法界享有盛名的杨炳南几乎推掉了所有社会活动,一心一意服侍在病榻左右,长达12年之久。
杨炳南说:“以前是老伴照顾我,现在该我来偿还了。”杨老30多岁的时候,曾经做过脾脏切除手术。术后的杨炳南身体虚弱。在那段日子里,老伴一直守候在他身边,每天不分昼夜地悉心照顾,整整1个月都没有上床睡过觉。谈起那段日子,杨老激动地说:“那个时候真是多亏了她,否则我也难有今天……”
妻子走后,杨炳南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书法艺术的创作中,但对妻子难舍的深情总会不经意地涌上心头。在《杨炳南墨迹(上下)》的序言里,他写下这样深情的字句:“近年来人生蹉跎,与我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贤妻四吾离我而去,令我很长时间悲不能提笔,然忆起她生前的叮咛和期盼,我渐渐将哀思化为笔歌墨舞,有时完成一幅创作,恍然看见年轻的她一身戎装,灿若春花的笑容,便仿佛有股力量注入,经过近一年的创作,终于可以以此书献给我的贤妻。”
目前,湖南书法界在大家的倡议下,准备成立湖南洞庭书法研究院。杨炳南则在同仁的盛情邀请下担任院长。“大家都知道湖湘文化几千年,灿若星河,但到底体现在哪里呢?书法就是体现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洞庭书法研究院就是要集结和展示湖南书法的精粹。”杨炳南说。本已是轻松自在的他,又不负众望地投入到了书画院的建设中。“好玩嘛,呵呵,大家信任我,我就好好努把力。”还是那一贯的杨氏幽默和举重若轻的气度。
精神矍铄的杨老已年近八旬,但思路清晰,声音铿锵有力,语言幽默风趣。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他诙谐的语言常让席间的气氛格外轻松欢乐。熟悉他的人都赞叹杨老是个好玩的人,更钦佩他还玩出了精神、品质和成就。
看杨老那张喜庆的笑脸,谁也想不到他曾经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经历6次生死考验,回国后又3次死里逃生,杨炳南调侃自己是“九死一生”。愿这位快乐的老人永远健康,玩出更多人生的快乐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