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武
《广武将军碑》亦称《广武将军□产碑并阴侧》、《张产碑》,前秦建元四年(368年)十月立,被于右任誉为北魏三绝之一。起初置于陕西白水县史官村仓颉庙,约乾隆年间散失,于1920年复得,1972年移置西安碑林。此碑四面刻字,正面碑文,阴面及两侧为部将姓名。碑额隶书刻“立界山石祠”五个字。清毕秋帆《关中金石记》始著录,清钱大昕《潜研斋堂石跋》、方若《校碑随笔》、近人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均有考述。
《广武将军碑》刻成时间与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的《兰亭序》相差只有12年,属于同时代的作品,但风格与《兰亭序》却完全相反。此碑笔画细长均匀,结字平直宽博,同《三老忌日碑》、《好大王碑》相近,行笔恣肆、气象朴茂,时呈逸宕之势,无雷同刻板之弊,在古代碑刻中称得上是一朵奇葩。康有为赞曰:“此碑在陕亦为关中楷隶冠。”
《广武将军碑》的书体基本还在隶书的范畴,尽管其有向楷书体趋进的态势,但从其意态来揣摩,无论是线条质感、形态,还是结字所采取的手法,更多的是承袭篆隶的意味。书体的转折圆绕处,可见篆法的沉雄深厚之笔。平正的横线有轻捷的波动,含隶含篆,舒展的笔意里显现出潇洒的风度。可以推测,此碑在刻制时,故意远离东晋书风,追寻汉碑气息,于是才有了野风恣意之趣,更显得妖娆多姿。它的形态虽与《好大王》等六朝碑板很像,但是它或静或动、或长或短、或欹或正、或左右挪让、或局部夸张,极尽表现之能事,达到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碑刻的另样境界。虽然此碑变化万端,但它依然守度其中,表现出不同于“二王”的另一种潇洒风格。此外,《广武将军碑》的正文刻在方形界格之中,但书刻者丝毫没有被界格所限,而是尽情表现,随意点画,一任自然,在粗放之中可识蕴藉含蓄,在草率之中可见细致精微。
《广武将军碑》在结字方面也是另有手法,别具特色。如碑中三点水的写法起码不下六种,且每种写法都与右边的部分相映生姿;“辶”部的形态,更是一字一变,绝无雷同。有的字充满了一种童稚般的天趣,如碑中“佐”“梁”“崇”字,“佐”字的单人旁与右边“左”字相互依赖,“梁”字最后一笔意气风发、十分张扬,“崇”字线条大疏大密、强烈对比。碑刻中的长线条运用,在六朝碑板中也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书写者的自信、自由,对于笔法的精微与成熟。此作在那个时代领异标新,但却是寂寞无为,在千年之后遇到了知音,追捧者众。现当代一些人书写的所谓“孩儿体”,可以在此碑中找到源头或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