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郑家大院刻有郑板桥书画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郑家大院刻有郑板桥书画

郑家大院刻有郑板桥书画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郑宅第二进庭院 郑宅第二进庭院 厢房小庭院里的古井 厢房小庭院里的古井 屋顶的雕工很精美 屋顶的雕工很精美

  一纸房屋征收公告,打破漳州历史街区文川里的宁静,明年春天一过,文川里或许不复存在了。这个消息经过媒体报道后,马上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面对社会各界的热议,江滨花园三期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备受关注的市级文保单位可园不会拆除”。

  但是,拥有数百年文化底蕴的文川里,除了可园外,还有许许多多建工优美、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厝,或许它们将躲不过被拆除的命运,从今天起,导报记者将跟随多位漳州知名学者、专家的步履,一起探寻文川里的历史古迹,记录她们人生中最后的时光。

  文川里136号,锈迹斑斑的铁门上方,挂着“漳州市第22号文物点”的蓝色铁牌。鲜艳欲滴的三角梅爬出墙来,殊不知,墙后掩藏着一片鲜为人知的风景。

  这就是郑宅,也就是“郑家大院”,她于1814年诞生,走过整整200年了,有点破旧,但其气派的规模丝毫不受影响。

  宅院的主人,名唤郑开禧,是个传奇人物。生前,他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写过序;死后,林则徐为他撰写墓志铭。

  探访:郑板桥书画镌刻墙上

  昨日,连续几场大雨,把大院里的每一块长方形石条都清洗得彻底。抬眼看,屋顶由燕尾脊、飞檐组成,墙砖都是黑灰色的,十分壮观。

  墙角堆积着一些石材构件,跟老宅里的砖雕、木雕、石雕一样,图案精美讲究。

  老宅外墙上,还能看到郑板桥的墨竹画。郑开禧第七代后人郑黄舜基,54岁,他介绍,郑板桥、董其昌、郑云麓的书画,都是郑开禧珍藏的真迹,因为郑开禧喜欢,便找人将其翻刻成灰刻,留在墙上,但后来都被破坏,十分可惜。

  郑黄舜基说,宅第为三进宅院,宅院后有后长廊楼,国民党时期被叫做“黑楼”,宅院的两侧是厢房,闽南话叫“护厝”,通往可园的巷子叫“大巷里”。

  “不单单是可园,这里的故事还很多。”

  当时,三进宅院是长辈居住,黑楼是小辈居住,帮佣地位低下,只能住在厢房。

  郑黄舜基回忆,可园旁边,曾经有个私塾,叫“思蒲堂”,跟鲁迅的三味书屋差不多。他的爷爷和父亲小时候都在那儿念书。

  70岁的郑奶奶1966年嫁到郑家,她记得婆婆教她的“规矩”:男主人吃完轮到女主人,最后才是丫鬟。

  另外,女人是不能踏进“三官厅”一步的。“那儿就是宴客厅,女眷得在黑楼候着,亲戚就没这些讲究了。”再后来,郑奶奶只记得三官厅被典当给了别人,她也从来没踏进过。

  她说,可园是郑宅的后花园,却很少人知道,后花园那儿有个猴洞,钻过去,就是郑宅的果园了,“政府充公,成了糕饼厂,洞也被人堵了”。

  历史:林则徐为郑宅主人写墓志铭

  让郑黄舜基和郑奶奶津津乐道的,还是老宅的主人郑开禧。清朝嘉庆年间,漳州能建如此规模宅院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郑开禧也的确是个传奇人物。生前,他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写过序。这在漳州市作协主席青禾看来,缘于郑开禧在广东工作。

  青禾说,郑开禧在北京,特别是广东工作以后,结识了纪晓岚的孙子纪树馥,而同乡蔡新与纪晓岚关系密切,如此一来,更增添了他对《阅微草堂笔记》的亲近感,写序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青禾说,在为纪晓岚写序后3年,也就是道光十八年,郑开禧从广东回乡,把邻人的废圃买了下来,开始在那里设计建造私家园林,除了建造著名的“可园”外,还在可园附近,建造了宏大的私人宅院“郑家大院”。

  郑开禧不仅生前出够“风头”,死后也挺风光的,因为,他的墓志铭是著名的抗烟英雄林则徐撰写的。

  “古人为人作墓志铭,大都说好话,客气话,同里是老乡的意思。”青禾说,林则徐认郑开禧这个同乡,应该是在北京,也就是说,他们曾经一起在北京工作过。

  声音:心目中的“三坊七巷”

  “文川里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坊七巷’。”漳州知名文史专家许初鸣称,比喻她为“三坊七巷”,并非一定也要有三条街坊和七条巷子。和福州的“三坊七巷”一样,文川里都是深宅大院,官宦、商人、绅士共同居住的地方,文化品位很高,和漳州台湾路、香港路历史街区一样,说她是漳州版“三坊七巷”一点都不为过。

  漳州作家郑德鸿说,这里的院落布局也很讲究,有护厝,有私家园林,像郑宅,规模相当庞大,一点不亚于“三坊七巷”。

  他还补充道,文川里、南太武、友爱路住着权贵人士与社会底层,但却和平相处,层次丰富、完整,形成和谐的街区,这是三坊七巷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而对漳州文史深有研究的江先生补充说,文川里比三坊七巷更有特色,建筑结合南洋风情,这是三坊七巷所没有的。

  花絮

  文川里成了景点

  昨日的一场大雨,根本没有阻止前来拍照留影的游客。“怎么会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带着老婆、儿子一起逛文川里的郑先生感慨道。

  郑先生在市区上班,平时都会带家人到周边走走,从来都不晓得市区也有一处被遗忘的角落。

  他说,就因为快看不到了,晚一天来都会后悔。

  而住在文川里的老街坊们,也意外这几天突然增多的陌生脸孔。“这些人会跟我问路,可园在哪里啊,魏厝在哪里啊。”突然间,文川里变得热闹起来。“上午又来了几拨人,每拨都有10多人。”文川里居民洪老伯说,文川里这几天变得特别热闹了。“前几天,我看见好多文川里的照片,挂在网上。可惜,就要拆了。”文川里的老住户林先生叹了一口气说。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