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毛笔,人们都认同它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地位,无论是工笔画的明澈入微还是写意画的笔墨描绘,毛笔的精妙运用充分表达出了中国画传神的效果。然而,家住普东街万达新城社区的刘胜把手指当作他的画笔,在白纸上勾画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手指画,在丰富了老年生活的同时,也给街坊四邻带来了欢乐。
走进刘大爷家,浓浓的墨香味弥漫了整间屋子,记者端详着满满一墙的作品,丝毫看不出是以手指为作画工具。水仙花叶子的勾勒,花蕊的点缀,小鸟羽毛的涂抹,记者想象不出手指也能如毛笔一样将每处细节体现得细致入微。“写意画重在表达神韵,所以用手指作画,也可以完全表达出来,你看这一幅就是我今年参赛的作品,还拿了奖呢。”说起自己的作品,刘大爷一脸的自豪。
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刘大爷,从小就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没有专业老师教授,也没有像样的绘画工具,他就自己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用最简单粗糙的画笔从一片叶子开始临摹,直到高中毕业,才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有了老师专业指导、耐心培养,刘大爷中国画的学习才步入了正轨,绘画手法越来越娴熟,为今天手指画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眼看着绘画水平刚有起色,时年23岁的刘大爷就被加入了支援西藏建设的队伍中,初到陌生环境,强烈的高原反应与艰苦的环境让他一时间难以适应。白天有为水泥设备做维修保养的繁重劳动,刘大爷只好利用晚上和公休日的时间来练习。由于条件的艰苦和材料的短缺,让他不得不从毛笔画转向了手指画的练习。“手指画对纸张没有要求,不是宣纸也可以画,没有彩色的涂料,利用好墨的浓淡也能塑造花鸟鱼虫和山水的特点。其实就是一种责任感支撑着我苦中作乐,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刘大爷颇为感慨地说道。就这样,仅凭着老师教授的画法和注意要点,通过一点点摸索练习,手指作画就这样被刘大爷坚持了下来。
从十几岁开始,几十年来,无论是支援西藏还是在天津缝纫机厂工作,刘大爷一直没把心爱的手指画放下,一有空闲时间,就在自己的屋子里潜心练习,或是不断和同行虚心请教、切磋讨论。前不久,在首届“阳光书画家”电视网络大奖赛的比赛中,刘大爷还获得了书画家的称号。
“手指画看着简单,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对手指动作的轻重缓急和部位的拿捏把握有很高的要求,就拿最难画的小鸟来说,鸟的羽毛要用手指背来表现,细窄的地方甚至要用一节手指背来画,才能表现出羽毛的质感和厚度。”随着刘大爷的讲解,记者观察到他的手宽厚有力,多年的作画让双手变得有些发黑,指甲缝里留下了难以洗掉的斑斑墨迹,就连手掌的细纹里也浸入了墨汁。刘大爷接着向记者介绍说:“不只是手背,手心、手指肚、指甲在一幅画里都能用上,手指甲勾画花朵的边缘,手背表现石头的纹理,菊花花瓣的颜色要用指肚来描。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水的把握,水蘸多了出现黑色的阴影,蘸少了形成断线,都会对整幅画的效果产生影响。”一边说着,一幅苍劲有力的竹林图就被刘大爷轻轻松松描绘了出来,苍劲有力的竹节,翩翩飞舞的蝴蝶跃然纸上,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花鸟写意图,栩栩如生。
谈起手指画,刘大爷就像说起自己的孩子一样滔滔不绝。如今,社区居委会有活动,刘大爷总是积极参加,新颖的作画形式,优美的线条展现吸引了社区许多居民,不少老年人也跟着刘大爷学起了手指画,而他自己也是乐在其中,不知疲惫地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做着贡献。用刘大爷自己的话说,手指画锻炼了老年人手指的灵活度,大家在一起还排解了寂寞,只要大家高兴,我就会一直画下去。
作者:郎晓辰 杜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