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上,观众惊叹金奖作品不太像中国画
□本报记者 余如波
12月22日,第六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在四川博物院继续展出,400多幅佳作引来不少参观者。大家惊讶地发现,许多作品大胆创新,不同程度借鉴了西方绘画技巧。传统花鸟画为何流行“洋为中用”?记者调查发现,这与美术教育和艺术品市场特点密切相关。
【新气象】“洋为中用”盛行
“这幅金奖作品,怎么看起来不太像中国画?”有观众在山东画家李益兵的《纸飞机》前发出疑问。“主要是因为借鉴了西方绘画的光影、造型手法”,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梁时民解释道,“《纸飞机》以宠物狗、假山和纸飞机为主体,讲究形象描摹的细腻、准确。它不像传统花鸟画那样强调意境,但是更为立体,也更加生动耐看。”
记者逛展后发现,《纸飞机》对西方绘画技巧的借鉴并非孤例。本届展览评委、山东美协副主席上官超英告诉记者,参展作品中60%为新人新作,其中绝大部分都体现出受西画影响,“主要是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这样一来,作品的完整度、丰富性都提升了,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梁时民说。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克也颇有同感:“这次展览,年轻画家表现非常不错,既保持了传统花鸟笔墨和审美精神,又能借鉴西画,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探原因】教育和市场导致“西风东渐”
上官超英认为,西方绘画技巧渗入传统绘画,跟美术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考试、教学体系沿用西方,就算你主攻国画,也要学习素描、色彩等科目。”记者查阅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等高校本科招生简章后发现,素描、速写或色彩均为中国画专业入学考试科目。
“学习国画,传统上是从书法和线描入手,而如今的美术教育注重解剖和透视。”李益兵说,自己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期间,对素描、色彩、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均有涉猎,难免会在国画创作中加以应用。
市场也是导致“西风东渐”的重要原因。“多数职业画家主打低端市场,为了迎合画商的要求以及买家的装饰、娱乐需求,只能收敛笔墨情绪,力求造型、构图、色彩的准确,这样也会用到很多西方技巧。”李益兵分析道。
【辨方向】打破陈规,也要巧入传统
在很多画家和评论家看来,师法西画、打破陈规,正体现出传统绘画“百家争鸣”的活力,也是它可以多元发展的方向。“其实,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西方留学回国的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就开始在国画创作中自觉运用西方技巧,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师。”上官超英对这种趋势非常赞赏,他向记者举例说,西方绘画的色阶比国画精细得多,完全可以用来丰富我们的创作。孙克也表示:“如果素描、色彩、造型训练能提高画家的创作水准,我们当然可以借鉴。”
“改革开放后,很多画家将传统绘画的笔墨,与西方绘画的特点相结合,做出不少新的探索。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讲,‘洋为中用’是件好事。”梁时民说。
李益兵认为,只要能将西方技巧“化”入自己的创作,而不是生硬的添加,都是可以接受的。“中国画还是以笔墨为主,讲究线性语言,如果立体感、空间感太强,就是不恰当的借鉴,失去了我们的传统。”
(原标题:“洋为中用”到底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