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浅谈山水画中的人物人气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书画 >> 中国书画 >> 浅谈山水画中的人物人气

浅谈山水画中的人物人气

作者:佚名      中国书画编辑:admin     

  刘宗汉

  有一次同一位作家聊天,他忽然并非调侃而是很严肃地说道:“你们山水画家不尊重人。总是把山画得那么大,把人画得那么小。我们作家就不是这样,写书即写人。”

  隔行如隔山。不能要求作家有多么丰富的山水画专业知识,所以当时未予深辩。事后反复思索,这位朋友倒是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遇到不止一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故略抒浅议。

  山水原来是作为人物画背景而存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山水画。东晋的顾恺之著有《画云台山记》,梁元帝有《山水松石格》,宗炳、王微有《画山水序》、《画叙》等。唐代以后逐渐成熟,出现了大画家吴道子、李思训、诗人兼画家王维等。据云,吴工水墨、李工青绿。二人同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图之于大同殿壁。唐明皇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奇妙。”至宋代完全成熟且成就卓然,形成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山水画自脱离人物画衬景的附属地位独立分科以来,当然是以山川林木等风光为题材,塑造反映大自然之美,成为山水画美学价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现存最早的“纯”山水画——隋代的展子虔的《游春图》来看,人物,仅是山水的点景而已。时至今日,山水画中若出现人物仍然是“点景”。然而,这一点景,虽然“把人画得那么小”,但决非对人的小视,而是份量极重。通篇立觉“人”气十足,似乎那些高山大川都在为这个小“人”服务,升华了意境,甚至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北宋范宽的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苍山巍巍,细流涓涓,林木丰茂,山路蜿蜒,一派大气磅礴之势,仅在右下角有旅者牵着驴驮队在艰难跋涉。虽然所占面积极小,却表现了行旅者勤劳坚韧的性格,创造了积极昂扬的意境,起到点题的作用。贾又福刻划的西部山塬,苍茫拙朴,广阔浑厚,一位小小的牧人赶着羊群跚跚而行,使你立即感觉到西部人的勤奋与朴实。此类图例,俯首皆是。浩瀚沙漠上的一行驮队,小桥流水旁的几位浣女,荒山野岭中的独行樵夫,茫茫大海上的舞浪舟子……莫不点出山水作品中独特的人文意境。

  有的画家甚至连那些小人物也不点,仅画一些屋宇、桥涵、舟车、路径之类的配景“道具”,是不是小视“人”的存在呢?非也。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龚贤,为当时金陵八大家之首,开一代宗师。他的作品上就极少有人物活动。但他用道具已经点明了人迹所至的环境,可登、可涉、可止、可安,再加上他塑造的山光水气,留下联想的余地,使人望而生情。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也是有屋宇而无人物,但那里有“两个人”:一是毛泽东创造的词义,一个是画家对这首“词”的理解。当代许多山水画家也都照此料理,获得成功。

  有的山水画中既无点景人物,也无人为道具,该说是太不尊重“人”了吧。?亦非也,那里同样有人,就是作者自己。绘画是“聊写胸中臆气”的工具。无论主题性绘画还是文人小品,都要有主题和意境,即使无主题,也有意境。哪怕是很前卫的抽象或意向作品,也注入了作者的见解与情感。任何一位作者,只要他选中一个题材进行创作,他就想让读者了解他的一份情愫。好的作品震慑人心,使读者流连忘返,甚至可能发生比作者还要丰富的联想与感慨。此时的读者,实际上也“挤”进了画中,与作者共鸣,画的“人气”不是更旺了吗?《文心雕龙》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臆溢于海”,搬到画面上来的山水形象,都是已被作者“人化”了的“自然”。周韶华先生创作的昆仑系列,即无人物,也无建筑,难道你从中感受不到作者纵横千里,仰昂天地的博大胸怀?最近画界有一种“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争论。笔者才疏学浅,无力深研。但我是“有我”论者。我认为任何成功的山水画都是“有我”的。这才是山水画创作内涵的关键。至于点景人物与配景,还仅是画面表层的需要。

  “画为百文之首”。画画就是做文章,是用形象语言做文章。如果说作家“写书即写人”,则我云,画家“写画亦写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