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汉东
癸巳岁末,河南收藏家永召兄来看望我,赠送我一些甲骨文碎片。审视历尽沧桑的甲骨文碎片,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方块汉字就来源于甲骨文,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华人至今还在使用。而我们今天能与古代先贤们对话,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靠的就是方块汉字。2001年安阳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名列首位。
去年我应邀参加沪上书法名家李志贤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书法展时,顺便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遗址木制的红漆大门是依据甲骨文“门”的象形文字构造的,颇具特色。“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八个金字熠熠生辉。中间大门两侧的木栏上,刻有金色龙形浮雕图案。据说此图案是依据从商代女将军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佩图案放大仿制的。过去我一直以为殷人的图腾是玄鸟,即凤凰,周人的图腾才是龙,此龙形玉佩图案让我开了眼界。
安阳殷墟在3300年前是中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就有一百一十多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亦有12座。但让人疑窦顿生的是,这里竟没有发现城墙。或许是强大的殷商过于自信,到了无须为自己的京都修筑城堡的地步。然而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击败商朝最后一个帝王纣王,商朝灭亡,这里沦为了废墟。
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一百多年前的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吃中药时,偶尔发现了来自河南安阳甲骨上的文字,这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商时期,国君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神问鬼,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后人藉此了解了先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说到甲骨文,王国维是无法绕过的人物。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等,首次搞清楚殷墟的来龙去脉。公元前1318年,商朝第10代王盘庚把都城从奄(今曲阜)迁到殷(小屯村),从此历经8代12王,于此建都达273年之久。王国维的考证与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所说基本吻合,把中国有考据的、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我十分敬佩王国维的才学,15年前我写第一部陶瓷文化专著《人间瓷话》时,就套用了其著作《人间词话》之书名。
商代的墓葬几乎都被掏空,而殷墟中的妇好墓却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奇迹。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能文善武,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连年征战,使得妇好积劳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王破例将其葬在宫殿区,这也是让后世盗墓者无法想象到的。在妇好的墓中,共出土了1928件精美绝伦的随葬品,其数量之巨大,种类之丰富,造型之新颖,工艺之精湛,让人惊叹不已,堪称国之瑰宝。
在当地收藏家那里,我看到过不少精美的甲骨文藏品,有的甲骨还用朱砂涂过。这些甲骨上的文字刻工极好,线条流畅,疏密有致,匀称美观;甲骨上没有过火的裂纹,显然并不是用于占卜的,或许是国家档案。对于甲骨上的朱砂书写痕迹,我们无法推测先民是用何种毫毛书写工具书写的,但是用小毛笔当确定无疑,因为在书写的线条中,已经可以看到提按转折等书写运笔方法。这些精美的甲骨文,为何要涂上朱砂呢?也许因为记载的事情重要,也许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也许是为方便后人核查;我们今天在阅读一些重要文件和书籍时,也会留下一些红色的标记,这难道是从甲骨文中传承下来的吗?我坚信两者之间有着因果关系。
站在殷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仿佛穿行于历史时光隧道。甲骨文这神奇的精灵,燃起了我对它的敬畏:中华先民聪明绝伦,中华文明无与伦比。
(原标题:探秘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