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博客中最近发表的博文似乎还温度尚存,尽管他还在抱怨总被困在病床上,但他的确离开了。被誉为“最了解17世纪中国绘画的美国人” ——著名中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当地时间2月14日下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家中去世,享年88岁。
艺术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追忆这位中国艺术史领域的“自家人” 。批评家杨卫表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一消息,感觉甚是惋惜,“不久前我刚买了高居翰先生的两本书,还没来得及看,老先生就走了” 。杨卫认为,中国的艺术研究者在研究中国艺术史时可以借鉴高居翰的一些方法,很多艺术研究者都受到他著作的影响和启迪, “他通过一个风格的演变研究,将一个时代的风貌呈现出来,从西方人的眼中让我们看到更丰富的中国文化” 。高居翰的学生、台湾学者王嘉骥,回忆起自己的恩师亦感慨良多, “高先生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人。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他,会觉得很难跟得上,因为他的思考很快。他不管走到哪里,笔记一定做到哪里。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想着自己未完成的工作。 “我并不是害怕死亡这件事,我害怕的是能力的丧失——不能写博客、不能散步、不能与亲人朋友聊天,不能继续我的工作,尤其是做视频讲座,这是我晚年的主要工作。 ”高居翰在自己的倒数第二篇博客中说。
高居翰曾长期执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系,并担任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他曾师从已故学者罗樾,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古代绘画史、中国晚明绘画、 17世纪中国绘画等,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代表人物。他以西方思维审视中国艺术史,依靠信笺、日记、随笔甚至画作中的题识等零碎信息,还原了元明清最真实的艺术氛围,著有《中国绘画》 《中国古画索引》及诸多重要的展览图录,还计划撰写了一套五册的中国绘画史,其中《隔江山色:元代绘画》 《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 《山外山:晚明绘画》均已出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受邀到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开展讲座,后整理结集成文《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 《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等。
古往今来,隐藏在画家背后的诸如画家如何获得酬劳等问题,如众矢之的一般总是令中国作者小心翼翼,甚至谨慎地避开,似乎谈这些有损画家的声誉和地位,经济因素就这样被排除在记述画家的文字之外。而高居翰的《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一书,以其独特的行文方式和写作视角将笔触深入到这一领域,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深受中国读者的喜欢。他将社会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与传统绘画相结合,摒弃了人们印象中画家既有学识修养,又不乏清高的谦谦君子之相,而是从与之截然相反的角度,从生活真实出发,不再研究其学术问题,而是轻松地带领读者进入画家的画室,谈画家的生计,谈他们清高掩盖下的讨价还价,顺便看看代笔者在干什么等等。以此为基础,使读者对中国画家及他们的画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高居翰还将自己的思想延展到文物保护上。他曾任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外聘专家,研究重点为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和散失在世界各地的清宫旧藏,包括中国历代书法、绘画、碑帖等,在文物保护上屡屡发声。其对董源《溪岸图》之为张大千伪作的详细论证曾引发业界巨大争议。他在陈列保管及修复、复制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推动中国书画类文物的学术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