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墨斋是全球唯一一家致力于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的画廊,其荣幸地入选2014年纽约军械库展览会焦点单元,该单元首次以中国为主题。
作为中国艺术目前最强劲的趋势,当代水墨艺术被列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前主要的展览门类:水墨艺术在当代中国,且大英博物馆(2012)、萨奇画廊(2012)、波斯顿美术博物馆(2010)的近期展览同样以水墨为主题。许多重要艺术家、收藏家和画廊皆相信,这一领域有潜力将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历史引入全球艺术与文化的当代语境。
墨斋的创始艺术总监林似竹博士是当代中国艺术最重要且备受尊敬的学者之一,她的研究方向为当代水墨艺术。林博士所具有的传统中国艺术背景,并结合近三十年学习、策划并教授当代中国艺术的经验,成就了她独树一帜的地位来鉴别与阐释该领域中最重要的作品。墨斋的使命在于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向公众展示最优秀的当代水墨,配以深度的艺术评析和学者见谛,并出版英汉双文的画语录。墨斋的项目包括著名艺术家王冬龄(生于1945年)、杨诘苍(生于1956年)和李华生(生于1944年),还包括在大都会当前展览中与三位前辈共同参展,更追求实验实践的年轻艺术家郑重宾(生于1961年)、黄致阳(生于1965年)和黄冰逸(生于1975年)。
在军械库展览会中,墨斋将以陈海燕的木版画和大型水墨画为特色,该作品来源于艺术家个人平生的梦境日记。陈海燕的作品徘徊于梦境和现实之间,艺术评论家阿穆杰德马吉德写道“卡夫卡的作品采用了异想天开的方式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恐惧,而陈海燕用这种方式来诠释生活中的美好。”她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收藏。
陈海燕的艺术将在军械库展览会上呈现。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可通过预约参观。
艺术家陈海燕,1955年出生,生活工作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陈海燕在过去三十年间,通过木版画和水墨画这两种传统媒介记录并传播了她的真实梦境。她用自身的艺术实践将个人转瞬即逝的鹏游蝶梦与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编织交错。陈海燕的创作主题--源于无意识的梦中画面完美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精英美学和粗犷的地方特色--流淌出一股无与伦比的情感倾诉。陈海燕的作品徘徊于梦境和现实之间,评论家阿穆杰德马吉德写道:“卡夫卡的作品采用了异想天开的方式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恐惧,而陈海燕则用这种方式诠释生活中的美好。”
成长在中国东北工业区,陈海燕求学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主修木刻版画。1984年毕业后,随即便开始参加国外展览,包括中国当代艺术在北美的首次展览南加州亚太博物馆“开放的中国”(1987)及英国马尔伯画廊“现代中国绘画展”(1987)。她还是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的重要参展艺术家。作为公认的中国前卫派成员,陈海燕曾参与亚太博物馆(1991)、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1992)、西方首次将前卫运动载入史册的柏林世界文化中心(1993)的国际联展。她还参与了马乐伯画廊著名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1994)、慕尼黑海斯特波空间(1996)、俄勒岗州波特兰里德艺术博物馆(1996)、伦敦大英博物馆(1996)、加拿大温哥华市美术学院(1998)举办的展览。在过去十年里,凭借着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两届展览(2003,2011)、上海美术馆“上海双年展:影响生存”(2004)、重庆美术馆和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2007)展览、北京中国美术馆“生态与家园: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10)、杭州浙江美术馆(2011)及深圳岭南美术馆(2011年)的各项展出,陈海燕已在国内引起了更深层的关注。
除了作为木版画家的卓越成就,陈海燕还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女性艺术家之一。从90年代中期开始,陈海燕便在直接关注女性艺术家身份的展览中突显,包括俄勒冈州波特兰里德学院“中国妇女艺术家版画联展”(1996)、德国爱夏赫市(1997)、伊朗德黑兰市(1997)的展览、波恩女性博物馆“半边天:中国女性艺术家作品展”(1998)以及近期在威尼斯马尔切罗画廊举办的展览“女性视觉:六位中国艺术家”(2007)。
在2013年9月墨斋画廊的开幕展中,陈海燕呈现了她80年代迄今最重要的木版画系列,最近的大型版画,以及传统水墨和丙烯为媒介的巨幅毛笔画作。陈海燕谈到:“我的作品需要用毛笔在木板而非宣纸上构图,首先在木板上挥洒写意,然后雕刻时更加认真地具化心中的画面而道成实形。”
陈海燕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资深教授,并拍摄有专题纪录片《墨咏》。林似竹博士担任编辑的学术专著《刻心》将以其作品为主题并由美国艺术出版社D.A.P。发行。陈海燕的作品被伦敦大英博物馆、悉尼博物馆、波特兰艺术博物馆、南加州亚太博物馆、悉尼白兔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深圳岭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