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松铖
王华的画没有半点纤巧的痕迹,你无法抓住一丝半缕的漂浮的意绪。读王华的画,你会想到拙朴,想到粗粝,想到岩石上的沟壑,想到禅院里那两扇沉重、厚实的木门。说王华的画风大开大合,不对!说他是细吟轻唱,也不对!春华秋实在王华的笔下,从外形的浓艳、丰腴、素雅,渐渐凝聚成一种心灵的语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运斤力猛,实是举重若轻……不刻意而为,不刻意而作;神动则意动,意动则心像自成!
王华在回归自己的心灵,他找到了回返心灵的路径。抹去了那些早期的,看似精美的“凿痕”,坐在浅黄的蒲团上,于氤氲的的檀香中,悄悄洗涤自己浮艳的情感。他在用一种透明的素朴,兑换从前的华贵。脱去了锦绣、脱去了纤柔,换上了一袭家纺的粗布……这就是王华现在的绘画语言,他没有说教,没有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王华的画,是一种语言,是那种静静的说给自己心灵的语言。这种语言,是谦和的、温暖的,它像禅院里空空回荡的木鱼声,像老僧悠扬沧桑的诵经声,像春水漫过河滩的汩涌声……王华的绘画语言,是从心灵中升腾起来的。当然,这样的“升腾”,毕竟要有某种触动、某种感悟、某种愉悦。王华在行走中,拾取大地的鳞片,他能发现那些细微的代表自然万物纤毫的“器官”,发现它的内蕴和深藏的秘密。于是,形于他的笔端的,往往都是他的心跳和呼吸纠结的情思……
读王华的画,其实就是听他的诉说,听他对世间人事的理解与包容。他用写意的笔法画春天描秋景,看似淡淡几笔,看似随意赋形,其实一枝一叶、一瓜一果,皆传递出了一种心声、一种朴素的哲理。王华的画要细读,只有细读,才能咀嚼出其中的味道。他的画不迎合人、不取悦人,“拙”中藏着灵光,藏着一个智者,对人生独到的见解。“拙”在王华的鹰系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那些鹰无论远望或是振翮搏击,都有傲视一切的气度。这种强悍的力道,仿佛又潜藏得很深。乍看那些鹰就像一尊黑铁——重而沉!但铁喙鹰眸,却又让人感觉到电光火石间,即刻会有一种力量喷发、燃烧、放射!他笔下的藏獒也是如此,看似安静、温顺,丝毫不见凶顽、刚猛的迹象,但那幽深清亮的眸子里,还是掩饰不了作为灵兽的它,领袖群伦的王者风范。
王华的写意是生活化的写意,他用朴素诠释对绘画风格的理解。他懂得在生活中去摄取自己的所需,他懂得生活对一个画家意味着什么!因此,他的画既有生活味,也有人情味。他讽刺世俗、陋习,但不谩骂生活。他笔下的小巷、民房、大树、红墙、人影,明朗而又恬静,读后让人心生慰藉,心生感概,往往有一种被抚摸的温煦。王华的写意,不是飞瀑跌落,而是清流漫过草地,宽阔中见细微,明澈中见光影。王华不造“景”,他的“景”皆发芽于生活的土壤,他不缺“景”,他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库存。只要需要,生活就会投影在他的心中,构成鲜活的意象。因此,读他的画,犹如读“小语”,一束、一则,看似短小,其实憨态中凸显骨力,拙朴中回归天然……
王华静静地和自己灵魂诉说,他懂得一个画家只有放下浮泛,洗净铅华,才能找到与精神共语的话题。他有自己的禅悟,但他手执的不是空空的木鱼,而是一只画笔,笔毫落下,意催心语:一帧一景,尺幅之间,镶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