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记者 左朝君/文图
人物名片
陈暑庭,河南济源市下冶镇原头村人,爱好诗文,创作新诗三千多首,古体诗一千余首,格言365条,其诗文曾被人民日报、作家报、华侨大学报、中国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著有诗文集四部,获“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 “中国知名艺术家”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书法作品在全国比赛中数十次获得金奖及特等奖,2012年获“兰亭杯”终身成就奖。并有书法作品入展法国卢浮宫,入选《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现被聘为中国台北故宫书画院客座教授,任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华书协副会长、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
写毛笔字曾是一项基本技能
上世纪40年代,在济源深山区的下冶镇一个私塾学校,年仅8岁的陈暑庭怎么也没想到,他手里的那杆毛笔不仅仅是一个写字工具,更是能够让他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通道。
“当时我还没有上学,家里人把我送到私塾学堂,我们的私塾先生叫卢卜甫,他就简单教大家识字和三字经、论语等。当时写毛笔字是学习的基本项目之一。1946年刚解放,我就用毛笔在村里的墙上写大标语,庆祝中国解放,从村里经过的解放军战士看到后还夸我的字写得不错。”陈暑庭回忆说,自己当时就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撇一捺认真练习,上小学的时候也跟着一个老师学习隶书。这些就是年近八十高龄的他对幼儿学习书法的记忆。
退休后重练书法
爱好诗文的陈暑庭曾求学于洛阳、山西太原和北京,然后在企业厂矿上班和技工学校做助教,后来响应号召参加上山下乡到了农村,最后定居山西临汾侯马,在学校任教。这些年来他一直倾心于诗文创作,被人民日报、作家报、华侨大学报、中国文学等50多家选用。出版诗文集四本,自办小报三种,获各级奖百余次。小传诗文入典籍200多家。
退休后不甘寂寞的他,2007年重新到老年大学报了个书法班,再次系统学起了书法。“书法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让我的书法理论提高了不少,这时候我才知道书法的理论是多么重要,不学理论不知道字的好坏,怎么能写好字?”陈老师说。
“学了书法,没事在家就练练,顺便在报纸上看到哪里有比赛,就投稿试一试,结果,没想到就获奖了,还被拿到很多地方参展,最后还拿到了国外去交流。”陈暑庭对东方今报记者说,这些年很多组织都会把他的作品同其他书法家的一起印制成册,用于各种活动,并很多次邀请他到现场交流,都被他一一拒绝,他的获奖证书都是各组织机构通过邮寄的方式寄给他,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一次面。而最让他吃惊的是,来自外交部的一张荣誉证书竟然寄到了他的手中,对其作品在国际交流中获得肯定进行表彰。
亲力亲为,用书法撰写格言
陈暑庭喜欢书法,更希望书法能够为现实社会所应用,起到它的价值。他曾经说过,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用来练习、交流和欣赏,更要被社会所应用,现在很多古诗文被用到字帖上去,就是书法对社会价值奉献的具体体现。
而陈暑庭更喜欢亲自动手来做,他通过整理搜集名人格言十万多条,全部通过书法形式表现出来,让喜欢书法的人在人生格言中受到启迪,同时还把自己的社会经验和阅历积累起来,自撰格言365条,内容分为爱国爱民、艰苦奋斗、读书学习、敬老爱亲、道德人品、哲理人生、文学书法、远大理想八大类,因其立意高,语言精练而被多家媒体采用,入选大典30多部。
自费在家中刻碑文教育后代
“人老了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我能够给子女们留下什么?是金钱,财富,还是汽车,房产和家业,这些我都没有,于是琢磨来琢磨去,我决定把自己积累的社会经验留下来,让子女们少走弯路,好好做人。”陈暑庭说到做到,他立马行动起来,把自己撰写的365条人生格言再次进行归纳整理,罗列出100条来,自掏腰包把近10万元的工资拿出来,请人雕刻碑文一百块,镶嵌在自己大院院墙上,这一举动让众人吃惊。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后代以及亲戚朋友们来我家时,能够受到教育。”没想到这件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侯马市和整个山西省的重视,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生、部队官兵和干部职工前来参观学习,他的大院也被称为“陈氏格言大院”。
这位老人,再次用他的书法和行动,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他用他的双手和那份真心把“让书法为现实社会服务”一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