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虚假的“600万元购画款”银行到账短信,坑骗走了画家李老先生的24幅画作。近日,涉嫌诈骗罪的三男子在海淀法院当庭受审。
三男子是如何炮制的这“银行到账短信”的?老人又怎会信以为真?
称600万买画
画家轻信
海淀检察院检察官当庭指控,去年8月16日和17日,被告人邹某、杨某、雷某两次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李老先生的家中,冒充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工作人员,谎称以600万元购买李老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最终骗走了24幅山水画作品,经鉴定共计价值43.2万元。
据三人称,这种银行到账短信诈骗方法是雷某闲聊天时提起,但他们一直没有实施,直到来到李老先生家,发现老两口防范差,便临时下手了。
记者了解到,三男子都是江西南昌老乡,两个仅有小学文化,一个是初中文化程度;两个是农民,一个无业。此前,他们就经常收集画家名册和联系方式,打电话联系,并上门用宣纸和毛笔换取画家习作,然后拿去卖。现在很多画家都不愿意让人上门了。这次,他们打电话时直接以“买画”的理由,要求上门看画。
他们自称是茅台酒厂人事处、北京办事处和采购部负责人,买画张挂在单位或送礼用。杨某有一张酒厂采购部经理的名片,但上面用的是“王华”的假名,而他也只是曾在酒厂做过推销工作。70多岁的老两口信以为真,在家里热情接待了三人,“还给我们切西瓜吃。”男子供述说。
手段不高但管用
拿走画作
第一天他们上门“看画”并拍照,表示“要回去跟领导商量”,实际上也踩了点。他们发现老两口防范差,手机也随意放置,经常不带在身上。于是第二天,邹某和杨某上门前,买了一个临时的手机号。
两人称“领导同意了”,他们一次买下李老先生的20幅画作,并要求附赠另4幅小画。邹某和老两口聊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杨某则伺机偷偷把老人的手机拿进卫生间,将刚买的临时号码存入老人的手机通讯录,姓名存储为银行客服电话“95588”。
然后,把老人的手机偷偷放回去。“马上去银行转账600万,”他们表示。但没人真去。一人在老人家外,用临时号码给老人发了一条短信:“你尾号……的储蓄卡账号8月17日12时05分现金收入人民币活期余额600万(工商银行)。”
以前商量时,他们犹豫过,不知老人账户里原有多少钱,发短信“余额600万”会不会引起怀疑。不过,老两口竟未起疑,将24幅画全部给了在老人家等待交货的另一人。直到老人下午去银行查账,才发现根本没有600万进账,遂急忙报警。
手机功能强大
要看管好
三人将画瓜分后拿到济南去卖,但没卖掉,又问北京的朋友是否买,并寄出两张,但被警方截获;其余22张画也最终物归原主。
法庭上,对于公诉的事实与罪名,三名被告人均表示无异议,但希望“从轻处罚”。
三嫌犯落网后,有家属表示愿意再赔偿。而善良的老画家认为自己已拿回画作,嫌疑人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就没让他们赔。
此案未当庭宣判。庭下,检察官提醒大家特别是老年人:勿轻信陌生人自己介绍的身份,可向相关单位进一步核实。别让陌生人尤其是多人进入自己的私人住所,以防家庭成员人身受到威胁,或遭受财产损失。
如今,手机号码的身份认证功能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可接收银行到账信息等,很多人为了省事,也不去银行核实,仅依赖手机、网络等手段了解账户余额、支付交易情况等。检察官提示,要看管好手机等私人物品,除非紧急情况,否则别让陌生人接触和使用自己的手机。
本报记者 林靖/文 韩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