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一代艺术宗师,中国新兴美术的奠基人。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刘海粟,江苏省武进县青云坊村人。6岁读私塾、酷爱书画。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开幕式,回国后创办天马会。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1927年受军阀孙传芳迫害通缉,逃亡日本。朝日新闻社曾为他在东京举行画展。1938年春回上海。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曾两次入选法国秋季沙龙、蒂勒黎沙龙,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1930年比利时政府聘他任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展览会美术馆审查委员。
刘海粟曾经十上黄山,他认为黄山是吾师,对黄山从师到友的变化,是画家艺术境界的升华,也是画家人生境界的完善。刘海粟的一生除了画山水、人物、花鸟,晚年还泼墨泼彩。
刘海粟的一生非常显赫,他曾经结识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非常丰富,比如蔡元培、李大钊、胡适、梁启超、徐志摩、陈独秀等。著名的评论家柯灵先生曾经说过:“治白话文学史,不能无胡适、陈独秀;治新文学史,不能无鲁迅;治新电影史,不能无夏衍;治新美术史,不能无刘海粟。”刘海粟在美术教育道路上的探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刘海粟的横幅《红梅图》,他的作品特点,既有传统的章法和笔墨,又有西洋画的质感和空间感,他的艺术性格是奔放不羁的,但同时也能做到“真放本精微”。特别是晚年的作品,包括山水、荷花和梅花,色彩鲜丽,光荫交融,使中国画的视觉形象出现了新的突破。
图一图二无论在用笔用墨用彩上都能体现出刘海粟晚年大气淋漓之体貌,气势恢宏,纵横开阖,以热烈亢奋,以狂热取胜;尤其是采用了以龙蛇一般颤动的线条为框架,犹如钢筋铁骨。狂热的色彩犹如烈焰,他追求的不是外貌上的逼肖,而是神韵上的逼肖,不囿于视觉之限制,以表达画家伟大之心灵与独得之感兴,而达到画之极致。
图一在骨法用笔和施墨泼彩非常的遒劲,不受自然的限制,不受理智的束缚,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人格、个性、生命,在这方面梅花的描写尤为突出,气势非凡、如火如荼、激情喷薄、笔歌墨舞,颇得“壮气”、“神气”,其气魄之大,非一般的画家所能望其涯缦。然而图二梅花的描写就相对显得浅薄,不够厚重,过于平涂,没能体现梅花的立体感以及鲜艳夺目之精神,线条的力度遒劲不足,色彩的饱和度不够,梅花面貌显得拖沓平乏,不够精神,缺乏生机勃勃的昂扬之气,降低了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说实话,图二发挥的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尽管与图一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紧追不放,较为接近,在鉴定中,很容易造成真假误判,这里有必要提醒,任何人不能大意。
综上所述,图一是真,图二是假。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