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郑州7月29日专电 “画的真不错,你看这骏马奔跑飞腾、鱼虾活灵活现,真有大家风范。”7月28日,记者在中州大道民航路地下通道看到,几十幅国画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上,几位路人在画前驻足,一边欣赏一边讨论。
昏暗的地道里,皮肤黝黑、满脸胡渣的一位中年男子正向看画的路人讲解内容:“这是牧童观飞马,这是春暖桃花村,这是鱼虾嬉荷塘……”他就是胡彦斐,一位在地下通道卖画为生的画家。
发现是记者采访,腼腆的胡彦斐显得有些局促,一直对记者说“献丑了,俺画得不好。”
胡彦斐说,他老家焦作,高中毕业后曾在郑州一家纺纱工厂当工人,九十年代下岗后靠打零工勉强度日。1967年出生的他一直未婚,多年来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住在郑州西郊的一所老房子里。
胡彦斐本以为会如此过完一生,可命运常常具有戏剧性。机缘偶然,他捡到了一本国画画册,从未接触过美术的他,蹲在路边一看就是一整天,“越看越入迷,像着了魔似的”,从此就和国画结下了缘分。
练习国画,需要“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购置下来不是一笔小数目。胡彦斐摸摸自己的裤袋,空空如也。不过,这并没难住他。没笔,他就从别人那儿讨来了一根旧笔。没墨,就用焦炭等有颜色的东西掺水作“墨”。没纸,他就一家一家去要废报纸。没砚台,他直接用破罐旧碗代替。
一个门外汉想要进入“高大上”的国画大门谈何容易?
胡彦斐白天出去打工,晚上就在昏暗的灯光下练习基本功。国画的勾描用墨、走笔用力需要很强的技巧。走笔要会中锋、侧锋、逆锋、散锋,挥墨讲究浓、淡、干、湿,用水要恰到好处、惜水如金。没有美术功底的他一头雾水,画出的画不伦不类。
后来他拿着画册对照实物,细心观察齐白石、徐悲鸿等国画大家如何运用形神意态描绘实物。“远观其势,近观其质”,天长日久他慢慢发现了其中的“门道”。寒来暑往,二十年如一日,胡彦斐家里画过的三四千张报纸堆到了房顶。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彦斐在村里渐渐有了名声,开始有人找他画些富贵牡丹之类的画。
家里一贫如洗,如今有了手艺,按说是该“名利双收”了。但喜欢自由作画又有文人傲骨的他断然拒绝了这些挣钱的买卖。
胡彦斐说:“俺学历不高,家里也穷,可俺从来不想出名,也不想靠画那些富人喜欢的富贵图赚钱。俺画的都是国画里的大写意,路人看上了随便给个价钱就卖,没钱的实在喜欢俺就免费送。”
一旁摆摊的王大姐对记者说:“他是个好人大画家,在这儿摆摊几个月了。俺不在的时候他常帮我看摊子,路人有行李搬不了他也帮忙往上提。有时候别人看上画不给钱他也送,可大家却不知道他家里困难的很呢,都没钱看病!”
命途多舛,2012年,厄运降临到了胡彦斐的身上。
“从前两年查出脑梗后,身体越来越差,双手作画就不太灵便了。画一幅画以前需要一个小时,可现在有时候得一天,力不从心了。”胡彦斐憨厚地笑笑:“这是俺现在的精神支柱,俺摆摊不为挣钱,只希望有人能认可这些画。”
采访时,记者对胡彦斐说,他的境遇很像梵高,他疑惑地问谁是梵高。记者告诉他,梵高是一位西方的伟大画家,他听完说:“那俺比不上他。”
当记者说,像他这样坚守梦想的人不多,想为他联系一家画廊时,他严肃地回绝:“俺就一平凡人,不过人穷志不穷,俺只愿画自己的画。俺能吃苦受贫,但不当精神乞丐。”
(徐驰 实习生 甄浩鹏)
圣贤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