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晔藏品
从画廊到拍卖的挑战
谈话间,常有人请张东晔帮忙鉴赏画作。经过多年的磨砺,他俨然是个行家了。据他回忆:“07年的时候在淄博开设了两家画店,很简单,就是买进卖出。那时山东的当代书画市场异常活跃。在‘全民皆挂画’的情势下,画廊已然成为一项蒸蒸日上的产业。一进入山东,从德州开始,这个氛围就显现无疑,济南更是一个大的书画集散地。青州是潍坊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常有玩笑说‘青州卖菜的都在买画!’中国人有羊群效应,山东体现得最明显,有几个领头的,后边便有扎堆的跟。淄博自古就有收藏风气,不仅仅有书画,从古籍善本到青铜器、玉器,甚至文玩杂项一应俱全。文物艺术品的交易从文革时期就有萌芽,如今淄博有四个艺术城,每个艺术城容纳约四五十家店面。经营传统书画的画廊粗略估计有三五百家。”
张东晔最早在淄博的生意仅仅局限于当代传统艺术,因为他担心近现代存在的真伪问题会困扰自己。在他开画廊期间又巧遇了08、09年因为金融危机而带来的艺术市场低迷期。“07-09年这三年行情特别差,在画子卖得不理想的时候转而收藏了很多画。我们几个朋友合伙,买了一百张田黎明的画。虽然那会儿市场不好,但我们坚信市场的前景应该是不错的。于是大家集资,见到好画便收入囊中。”
张东晔觉得,淄博的书画市场即使再好,也仅仅面对那400万人口,而北京则是面向全国,甚至将来可以向全世界开放。他早有“做文化必须去北京”的想法。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一定规模的积累,2011年,他终于来到北京开创新的书画天地。张东晔正好赶上了艺术行情的巅峰期,他借机将08、09年囤积的画卖出了很多。
毕竟来到北京是为了搏一把,所以他在淄博的画廊并没关,甚至还多开了一家。刚来首都他依然是做自己熟悉的画廊生意,但不愿意固守成规的他希望有更开阔的空间和具挑战性的经营模式。于是在2012年他加入了荣海拍卖,负责书画部门。但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他最终决定离开。他一直寻找机会做自己的拍卖,于是在2013年买下了鼎州拍卖并将其更名为北京上和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