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吴昌硕全集》主编、旅日书画鉴藏家邹涛
征集难与真赝判断事关《吴昌硕全集》质量
顾村言
近代艺术出版史上以“海派”艺术为对象的最大出版工程《吴昌硕全集》9月中旬正式启动,计划在三年内出版包括篆刻、书法、绘画、诗文信札四个分卷,共十一或十二卷,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其主编邹涛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表示,全集编纂非常难,其一,征集难;其二,真赝也比较难判断,“这两方面难题解决得好或坏,直接影响到全集的质量。”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你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想编辑《吴昌硕全集》?作为主编,你与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合作缘起于何时?
邹涛:《吴昌硕全集》的编纂,缘于十年前。西泠印社为纪念吴昌硕诞辰160周年,命我负责编辑《日本藏吴昌硕金石书画精选》。我受命在日本征集了主要藏家的三百多件吴昌硕金石书画作品,汇成一卷,由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先生定稿,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与陈先生谈起,是否可能把吴昌硕金石书画艺术以及文献进行汇总,编纂《吴昌硕全集》?这个想法得到了他的支持和鼓励。我为此做了个基本调查和全集的编辑方案。不知什么原因,此事一晃就十年过去了。十年来,我不断学习、研究吴昌硕艺术,也针对一些相关个案,在日本、国内发表了数篇论文,包括《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吴昌硕(西泠印社记)疑为沈石友代撰》等等,不过全集的事却一直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其间,我也感到自己能力有限,这么大的工程,确实力不从心,也就放弃了全集编纂的事宜,开始作一些文房雅玩方面的研究。
2010年底,我在浙江人文大讲堂做了一个题为《在日本的中国历代艺术品:现状、淘宝、回流》的讲演,上海书画出版社的王立翔先生专程从上海到杭州来见面。两年后,我们谈起合作的事情,也谈到已经放弃了的《吴昌硕全集》编纂计划。去年底,我征求了中日金石书画界的十多位大家名家与昌硕先生后裔,一致认为《吴昌硕全集》的编纂工作虽然极为繁重,花时费力,但这项工作非常有必要,也希望我能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接下来。
艺术评论:请谈谈您个人对吴昌硕的理解和认识。
邹涛: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家,是百年名社——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他擅长诗书画印“四绝”,是一位非常综合的艺术全才。王个簃《吴先生行述》写道:“人谓先生‘书过于画,诗过于书,篆刻过于诗,德性尤过于篆刻,盖有五绝焉’,识者以为实录云。” 诗书画印外加人品俱佳者,则更鲜矣。
他于金石书画,不拘于一门,而是多门并进,探求诗书画印四者之间的关系,践行“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至理,继而“以书入画”,诗书画印全面发展。五十岁以后打通关节,逐渐得以大成。
就各单项艺术而言,吴昌硕篆刻成就最巨,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邓石如篆刻理念融于石鼓文书法之中,集浙皖刀法之长,别增后期制作,荡涤纤曼,而求浑朴厚重,寓巧于拙而入于拙,开“吴派”印风;书法方面,以石鼓文化出己意,并以石鼓笔法作行草,圆浑如古铁,郁勃似盘蠖,为篆书、行书开出新境,再与篆刻联姻,相辅相成,互为刀笔,气势夺人,力能扛鼎;绘画方面,以篆法为干,草法为枝,一任书写,配以厚重色彩,随境题跋,点线面完美的配置,将写意绘画提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开海派绘画新篇;诗文古趣,虽不及唐宋名流,而能一如其书画篆刻,真气弥漫,抒摅胸臆,尤以题画诗为胜,佳作迭出,诗书画印浑然一体,树立了“诗书画印”新的文人综合艺术标准,影响海内外至今不减。
这么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传世作品数千件,但至今还没有一部综合其艺术成就的全集。我们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来做一个整理,这也是我们想要编辑这部全集的初衷。
艺术评论:《吴昌硕全集》的特点在哪里?
邹涛:我此次担任全集的主编,主要不是我有多大的能力,我想,比我对吴昌硕研究得透,能力比我强的老师很多,比我更胜任主编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我旅日二十多年了,对日本的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对国内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今天借《艺术评论》这个版面,敬请所有爱好吴昌硕艺术的老师们、朋友们给我和我们这个团队以支持和帮助。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这项艰巨的任务是完不成的。
艺术评论:《吴昌硕全集》可谓一项浩大工程,你感觉难度最大的在哪里?为什么?
邹涛:全集编纂非常难,主要是两大难题,其一,征集难。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影响及海内外,尤其是日本、韩国等,与吴昌硕有过直接交流的藏家就非常多,而日本等国的艺术爱好者们又特别喜欢吴昌硕的艺术,从吴昌硕在世的时候开始,到2000年前后艺术品大量回流为止,吴昌硕作品一直在不断地流往日本等国,其数量高达数千件。尽管这些年回流了不少,但存量依旧不少于两千件。国内收藏也不仅限于各大博物馆,私人收藏的量更大而分散。可以说,吴昌硕是历史上传世作品数量最多,收藏最为分散的艺术家之一。可与之相比的,恐怕也就齐白石了。要想把这么大量而分散的作品、资料征集齐全,难度可想而知。其二,吴昌硕的作品真赝也比较难判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代作的问题,也有造假的问题。吴昌硕成名较早,68岁迁居上海后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代作赝品在当时就已经存在。近二十年来,由于吴昌硕艺术不断为藏家、投资家们所喜爱,价格的大幅攀升,带来的负面影响,伪作泛滥成灾。如何去伪存真,也是个难题。这需要专家学者的研究,还需要拍卖市场方面的鉴定家们的帮助。这两个方面的难题解决得好或坏,直接影响到全集的质量。
我们诚请社会各界的支持,也希望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帮助。
艺术评论:就吴昌硕而言,其晚年代笔有不少,卢辅圣先生认为需要有综合判断,我注意到您在编辑会上作了部分回应,能否再具体说说?
邹涛:代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晚年,篆刻、书画、诗文甚至信札中也偶有存在。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想,代刀、代笔的作品落款都是吴昌硕本人完成的,也就是说是吴昌硕自己认可了的,若不是非常明确可以断定为代作的作品,原则上还是应该归为真迹。何况,绝大多数被怀疑为代作的作品,目前恐怕也还只是停留在研究阶段,绝大多数是不能证明为代作的。
我曾撰文研究过吴昌硕的《西泠印社记》以及《沈氏砚林》中的吴昌硕砚铭等,提出过相关文章系沈石友代撰的观点,也提示了不少图片资料。这些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文章还打算编入,我们会在相关的研究文章中作必要的注解,以供读者研究参考。
艺术评论:对于全集中收录的吴昌硕作品真赝,有没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进行把关?
邹涛:肯定会组成专家委员会。我们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我们的学术顾问,还要完善我们的编委会团队,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把好这一关。这关系到《吴昌硕全集》的“质”的问题,我们会认真负责的。
艺术评论:您在日本多年,日本收藏的吴昌硕先生作品量多而精,全集对发现整理吴昌硕会有什么意义?
邹涛:我曾经帮西岛慎一先生(原二玄社总编,著名中国书法文化研究家)翻译过介绍吴昌硕收藏情况的文章,发在《西泠印社》杂志上,后来我也在《中国书法》杂志上发表过相关文章,我当时有个保守估计,大约在3000件,特别是晚年的作品非常多且精。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发展非常快,日本人手里有了钱,喜欢中国艺术的人又多,很多有眼光的日本人,开始全方位地收集中国艺术品,包括当时的名家作品。吴昌硕是他们公认的艺术巨匠,是最重要的收藏对象。日本最大的百货店——高岛屋百货店等,多次为他举办展览,出版画册,也替他收笔单。与此同时,上海最大日系资本买办王一亭极力推介,也是个重要原因,使得吴昌硕作品大量东流。当时的订单数量非常大,在艺术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尽管近些年吴昌硕作品与其他艺术品一起回流得非常快,古董店、普通藏家的作品大部分已经回流了,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家藏品没有动,主要的大藏家的收藏也没有动,这些藏品质量非常高,多数还没有在国内露过面。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征集到这些作品,这对全面展示吴昌硕的艺术成就是极为重要,也是必要的。我们这套全集,就是要尽量全面地整理出吴昌硕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日本收藏是大宗,不可或缺。
艺术评论:能否介绍下你了解的日本所藏极少公示的吴昌硕精品,比如编辑会上讲到的梅舒适所藏吴昌硕十米梅花卷,全集会收录吗?
邹涛:全集的征集工作非常难,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来征集所有吴昌硕的重要作品,至于哪一件如何征集,目前还在努力之中。不光日本,国内也有很多尚未公开的精品,需要我们不断发现,这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艺术评论:你认为吴昌硕艺术对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邹涛:吴昌硕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诗书画印,非常综合。这样的综合性艺术家,在吴昌硕之后,形成了一个趋势,我们称之为文人艺术家的新“标准”。这在当下非常具有意义。吴昌硕的强项不光是诗书画印的合力,还表现在各个单项的突出贡献。其篆刻艺术是篆刻历史上的顶级水平,仅就这一项,就足以名世。书法,无论是石鼓文、小篆、金文、还是隶书、行书,开一代金石派书法风气,气古质厚。绘画,在任熊、赵之谦之后,又开大写意新风气,直接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历史进程。他又把诗文融合到书画之中,使诗书画印四绝融为一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最后达到高度统一。齐白石继之,使诗书画印的文人标准明确化,普及化。这种综合艺术创作,参与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有成就的文人艺术家也非常多。只是,现在的实际状况是古典诗文方面的功底普遍存在问题,因此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不少,诗书画印四绝却非常难得,吴昌硕、齐白石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更值得我们当下思考、学习。全集的出版,将为大家提供非常好的学习研究材料。
艺术评论:全集各个分卷的设置是基于何种考虑?
邹涛:分卷的设置,前面已经说过了,将由篆刻卷、书法卷、绘画卷、诗文卷组成。从他创作的各项成就考虑,篆刻先行,成就也是最突出的,因此,我们将把篆刻放到最前面。这部分的工作,由沈乐平和陈大中担任分卷主编。他们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副教授,书法篆刻方面的专家,常年从事书法篆刻艺术也包括吴昌硕艺术的研究,非常胜任。由于尚未出版面世的诗稿、文稿、信札较多,且大多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意义,这方面也将是我们了解吴昌硕的人文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绘画卷,我们会综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我自己会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
我们已经聘请了中国书协、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上海吴昌硕研究会、安吉吴昌硕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中国画院、西泠印社、荣宝斋以及日本、中国台湾等各方面对吴昌硕有研究的、具有实力的专家学者担任我们的编委会成员,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全方位的编纂工作。目前,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不久的将来会有成果向大家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