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他的办公室,只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点染一幅山水画。办公室不大,但满屋子都是书画笔墨味:靠窗户有一个大大的案台,摆放着笔墨纸砚,那是临窗挥毫的地方;右面的墙上贴着的一幅名人题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对这间不大却充满艺术味的办公室,称得上是最好的注释。墙上还有几幅画,左面是正在创作的水墨山水画,靠门口的墙上有一幅出自主人手下的《达摩面壁图》写意画,让人顿时感到这里的主人,一定是位内心定力很强的人。
这位刚刚正在面壁作画的人就是王玉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国庆节前的一天,记者在市师范附小一间美术工作室,与这位沉浸于国画之境求索中的老师,聊起了面壁作画背后的经历。
一幅苏绣画的诱惑
今年54岁的王玉玺,有着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他的绘画之路,不仅没有父母的启蒙,就连起码的父母之爱也没享受到。他的一句“我是个孤儿”似乎仍透着一股凄凉之感。
8个月丧母,1岁丧父。王玉玺一来到人世,就被一种悲苦裹挟着。多亏爷爷、奶奶的抚养,他的幼年、童年总算是温暖的。
王玉玺学画的经历也颇为不易。其实,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搞绘画的,但家里挂的一幅苏绣山水画,不知怎么就吸引了他。没事的时候,他就盯着那幅画看,一看好半天,总觉得那画里有故事。有时候,自己用铅笔在纸上照着画。正是这幅苏绣画,成了他学画的一粒种子。上学后,这一兴趣也没减。当时有几个好同学放学后,都去岭北矿俱乐部跟一位美工陈有道学画。这些同学都是家长托人介绍去的,可王玉玺没人给介绍,但他很想学。于是,每天也跟在同学后面去。后来,老师发现了他,就主动收下了这个“默默自荐”的学生。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当时,他和几位同学先后为矿区绘制了一批宣传牌匾及电影广告等。
197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绘画,东山大跃进小学校领导相中了王玉玺,他由此成了一名美术老师。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1981年,王玉玺相继考入市中师美术班、省高等师范美术大专班学习,并先后得到王秀成、张玉峰、孙兆路、孙皆昌、王震发等老师的指导,经过6年的刻苦努力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一幅苏绣对一个童年引发的好奇,就这样伴随着他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之路。
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怀
走上绘画创作之路后,王玉玺起初一直以画油画为主。虽然始终没有间断,但由于工作需要,他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教学中。当时,他已经从大跃进小学调到了师范附小。那时,正在开展电化教学,王玉玺发挥自己的绘画之长,为学校精心绘制了大量的人物、风光速写,用于为学生演示、活化教材内容。整整10年的时间,他的精力大都投放在电化教学中,几乎冷落了专业的绘画创作。
电化教学忙完后,他开始重新投入绘画创作,为了积累创作素材,他以摄影的方式,走街头巷尾,拍普通人物肖像;进厂矿林区,寻找塑造工人精神的灵感;踏高山流水,采集北国风光的壮丽景观。经过多年的奔走,他拍摄的各类人物、花鸟、风光山水照片足有上万幅,为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脚本”。同时,受身边一些绘画名家的启示,他也开始走向国画创作。他说,国画看似简单,其实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王玉玺的国画创作一开始主要以矿山题材为主。他笔下的矿工,着重表现矿工的情感,体现着一种牺牲和奉献的脊梁精神。其中尤以《矿工兄弟》最为突出,这幅画在第四届中国煤矿艺术节中展览。他的摄影作品《矿山一角》,入选了第23届省摄影艺术展览。谈及对矿山题材创作的感受,他说,从小生长在矿山,学习绘画也是在矿山,自幼父辈就是矿山职工,他们憨厚朴实的性格,黝黑劲健的脸庞,以及手中挖煤的铁锹和生产工具,所有这些都给我以强大的诱惑力和分量感。在《矿山兄弟》这组人物中,他特别选定了老中青典型形象,围绕他们的精神面貌,将其个性的刻画,用真情渲染在那一双双眼神中,力图让人们从画面中感受到矿工劳动的艰辛和奉献光热的精神,以激起人们对矿工的热爱和联想。
此外,王玉玺对家乡的山水也情有独钟。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几句表现龙江大地的诗句:塞北雪山高,龙江黑水长,和风田野绿,盛季麦花香……这些诗句深深地鼓荡起他内心的绘画创作激情,由此,他创作了许多表现家乡山水风光的国画作品,其中《塞北雪山高》深受好评。在这幅作品中,他通过画笔的线条,造型,构图和传统的笔墨,表现了刚劲有力的层次和丰富的画境,同时也有无言的独特技法,展现了龙江山脉的肌里和傲骨。
看来,绘画不止是技法的应用,还有一个画家的情,情浓于画,笔墨自然酣畅淋漓。
一沓西藏人物照片的吸引
在国画领域耕耘了多年后,王玉玺开始把创作方向主要投入于人物创作中,特别是对藏民人物的创作。
2005年,朋友给他拿来一沓从西藏拍摄的人物肖像,那些丰富的人物表情一下子吸引了他,也让他感到了一种震撼,并决定在这一人物题材上进行创作实践。为了画好这些特殊的人物,王玉玺研究了大量的西藏民风、民俗文化,以更好地表现现实中西藏人的生活信仰。在他的西藏人物绘画作品中,大多表现饱经沧桑的老人,特别注重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人的生存命运及其内心世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藏民衣着朴素,表情祥和,默默无语,同时也无惊人之举,低头走在自己的世界里,岁月在他们的身上和脸庞上刻下了很深的烙印,他们面部复杂的感情使人为之震撼。我市擅长书画评论的作家李文亮看到他的国画作品后评价说,玉玺的国画作品多以藏民人物为题,写实写意结合。其人物用笔简洁、气韵生动、墨色平和、线条灵动、大有呼之即活之感,又个个充满佛气。其山水写意抽象、泼墨大胆、写意精准、潇洒、传神,绘画语言简练,体现了作者感情的粗犷、细腻、想往,给人留下无限回味暇想……
近年来,王玉玺的国画创作引人注目。去年10月,作品《塞北雪山高》入选了省文联、省美协举办的“四季龙江入画来”美术作品展。今年7月,西藏题材作品《晒佛节》入选第十二届省美术作品展览。此外,他的许多作品还被编入《鹤岗市第二届美术展作品集》、《鹤岗市八人书画展》。
经过多年的国画创作实践和探索,王玉玺对此也有了自己的深刻感悟。他说,绘画只是表达视觉语言的一种方式,我利用中国画写实的语言和手法,去画生活当中的题材,并尝试运用笔墨的形式,表现大时代中小人物朴实的个性,如“大板锹”图,粉刷工等。其实画画就是感觉,准确说是直觉,当面对不同的人物情景时,每个人的心中,一定会有种独到的感触。作画时,只要本着自己的真情,遵循艺术规律,老老实实地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足够了。
一份痴情,几番求索,不辞耕耘,面壁苦思,王玉玺在国画创作之路上走得越来越接近自己的艺术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