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晚五点,第十届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2014)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1、2号展厅再拉开帷幕。本届CIGE和雅昌艺术网合作,带来了来自国内外120多家画廊、机构等的展览。作为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画廊博览会,CIGE走过了十个年头。伴随着SARS之后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CIGE也经历了十年沉浮。在巴塞尔进入香港、本土艺博会纷纷出现的时候,如何寻求“艺术发生地”的价值定位,这个中国顶级艺博会的发展路径和复兴,都将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映射。已经积累了10年经验的CIGE不仅作为画廊的销售和推广平台,同时也作为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今年的CIGE依托雅昌强大的中国艺术市场数据库及其数据监测分析能力,将为CIGE 2014特别带来以精准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雅昌画廊黄页热门艺术家TOP10联展”。画廊和博览会必然会在新兴产业的带动下不断调整,赢得持续发展的空间。雅昌艺术网对参展机构及艺术家的系列访谈,呈现艺术家的创作面貌的同时也呈现种种现象和问题。
本届CIGE博览会共计展出各种材质艺术作品约5000件,其中水墨是一大热点,设有水墨专区。作为立足于艺术发生地北京的CIGE博览会,不仅紧扣时下艺术市场的热点,还呈现了当下中国乃至亚洲当代艺术的新鲜样态。因此我们采访了CIGE参展单位彼岸艺术学会的合作艺术家侯立远。
立足中国传统水墨精神的山水
雅昌艺术网:今年参加CIGE的展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况?包括作品的创作时间,有多少幅,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侯立远:今年这个展览我有18幅作品,以水墨为主。这一部分画主要是两个系列:一部分是以月色为题材,另一部份是以云水为题材。
今年参加这个展览之一是云水系列,云水是中国传统题材里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山水画题材里边比较常见也很难画好的类型;另外一个系列是月色这类题材。表现月色这一类题材在我们传统绘画中不是很多,但是我这一系列的作品体现了当代性和传统审美的结合,所以这一系列作品我认为还比较满意。这次参加的这些作品,断断续续画了将近半年多的时间。
雅昌艺术网:基本上都是山水?
侯立远:我的画主要是以山水为主,并且风格是倾向于比较飘逸、缥缈、空灵的,禅味比较浓、与禅宗有一些联系。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了禅宗,禅宗是您绘画中哲学思想的背景,如果从画面语言上来说,中国画讲师法自然,中得心源。石涛也讲搜遍奇峰打草稿,您的创作语言从何而来,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脉络?
侯立远:我的画虽然画得很具当代性,其实它还是以传统的笔墨情趣、传统美学思想为根基。您刚才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的一个著名理论家张璪的画论,也是传统中国山水画创作基本的一个规律,一个定律。外师造化对山水画的创作特别重要,我们中国传统山水画跟西洋风景是有区别的,我们是用心跟自然去交流、体悟。去体会更细微的一些感知,并不是直接对景写生,很多是通过内心提炼以后的一种转化,像唐诗和宋词一样,将自然景物高度提升,产生另一种境界、我们的国画也是这样的。我在这一方面、这几十年来走的比较深入,下的功夫也较多。特别是对自然山川气场的理解、并将山川之气韵转化成作品的气韵,再以自己内心的不同体会,最终会产生一系列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域、不同视觉、不同感觉的作品。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
雅昌艺术网:从中国画传承角度来讲,比如说您刚才讲了画论对后来的创作方法的一个支撑,从中国画的传承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是师法古人。学古人的绘画或者是传承中国画的精髓,从这方面讲,您的绘画里面有哪些学习或者是师法古人的方面?
侯立远:对古代传统绘画优秀的技法、哲学思想的继承,这是很大的一个学术体系,对我个人来讲、很多画都是在传承古代的美学思想,在古代的美学基础上,更多地去重新整理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石涛就是您刚才讲的一样,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也是传承传统和自然,通过自己内心的整合、才有他后来的不朽画作。黄宾虹也是,他通过对理论,古代美学思想,大量继承好的传统、滋养自已的作品。这一方面、我觉得中国绘画中要有一种根的存在,这个时代属于变化很快、但也是找不着北的时代,但中国绘画对传统美学的依赖、我估计不太容易去改变它。可能五十年、一百年以后也许还是这个样子,因为这种根是根植在我们的血脉里边的,跟我们整个中国的文化体系有关系,水墨画(中国画)就是中国大文化其中的一个载体,所以在这一方面,我想很多对西方的吸收也好、传承也好,最终都是对中国文化的根有深究的画家可能胜出、不会被历史所淘汰。
山氷画的三大体系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谈到的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的传承和在当代的这种转换,继承在今天的语言上的变革,从这个角度上讲,在您的画面里边有哪些方面是您自己在今天重新发现或者重新去解读中国绘画的?
侯立远:这一方面,我的山氷画里边大概是分三大体系,一是水墨,二是青绿,三是金碧。水墨画是我必修的功课,它就像我学习书法时必须临帖的过程、青绿山水我是研究很多年的成果,青绿绘画在唐宋时已经达到了极其完备的艺术水准,但是宋以后慢慢的退出了主流的舞台。青绿绘画代表的是庙堂的文化,冠冕堂皇的派系。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古代的材料都是在熟宣、熟绢上画的,一般都较刻板。我是将写意水墨的画法融入作品里、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形成现在比较成熟的个人风格,青绿这一部分,我觉得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金碧山水这一方面,是我在川藏,青藏高原写生,经常遇到金山夕照这类景观,很想把那种感觉表达出来,但是用传统的绘画技巧是无法表达的,用西画的技巧更无法表达山水的精神。后来我借用了唐卡的制作方法、又溶入了闽、浙金朱大漆的美学手法。经历二十年的探索、才有今天这个模样。给人心生光明的摸样。同样也融入了很多水墨画的元素在里面,让它灵动起来、让画面宁静而张扬。水墨画是以江南为中心的画种、江南就是这么湿淋淋的,就是水墨。水墨画不光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它更多的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心中的情景。古代的士大夫那些读书人,他们在读书做官之余寄托自己情绪的一种绘画载体,所以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有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在里边。
生活与创作历程
雅昌艺术网:刚才我听您讲到了金碧山水这部分有西藏行走的经历,也有江南,因为您可能是不是生活在江南,所以地域本身给您的绘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可能您面对山水,面对不同的山水,它给您启发,您也有自己的这种写生的过程,包括各种知识背景或者是您对中国山水还有禅宗各方面的修习这样一个背景产生了这一系列,三个系列的不同线索。从写生的过程中,有没有可以跟我们分享的,包括去西藏写生的也好,在江南写生的也好。
侯立远:我聊一下我的根,我出生于浙江温州的乐清,谢灵运所说永嘉山水的地域、我们家从历史来讲、到现在有一千二百年的家谱没断过。没续的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河北的上谷郡过去,并且通过家谱和一些文献记载,应该都是以耕读为主。耕读这一传统滋养了我们这支乐清侯姓。对我小时候影响比较大的是大伯父,他是国美周昌谷先生的好友兼中学同学,小时候经常看到昌谷先生的画挂在墙上,我也临摹。但后来我在四川度过青少年时光、蜀文化对我影响很大。我以为地域性决定了很多绘画的形成,因为我从小在江南,水乡与大海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包括后来上学在杭州,江南人文中的那种清漓与残山剩水,从根子里影响到现在。后来生活在四川,去在藏区体验生活是很方便的、一般一去都是一二个月,过程中有很多奇观异象在江南或中原是看不见的、这些景象慢慢地改变了我们绘画思维。因为传统绘画所谓技巧、哲学思想、美学是不能够去表达高原的境象与美学的,就增加了一些其它画种的元素到自己的作品里。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今天画的系列。禅宗是我比较喜欢的,但是不迷信。我觉得禅宗不应该归纳到佛教里边去,他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文人一种修为的必修课。东坡先生对禅宗的贡献是作为一种文化的现象而存在让人深思。我每一年大概都会一二个月去闭关,寻找一处寺庙或者是一处很清雅的地方住下来。就这么住着,也没有什么事,就是看看书,看看云,看看落叶,听听风,听听雨,纯粹是一种很闲的状态。可能是我内心想达到一种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所以在现实生活方面有很多这方面的倾向。
雅昌艺术网:中国画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与西方的文化体系一种平行的交流。
侯立远:我始终认为东西方文化是不能融合的,我觉得一定是平行的,因为平行才是符合科学的,每个文化形成的体系都是上千年,或者是几千年,很深的。光是很生硬地拉在一起,肯定是不会很完美的。因为中国文化的体系从事的是一个人文的体系,并且中国绘画严格地讲中国绘画更基于文学、哲学这一范筹,特别是文人画。一定在诗词、文学这个背景下产生而形成的,所以我们中国画是可以读的,因为上面有很多文字是需要去体会的。中国画的根源,特别是山水画的根源在哪里?根就是在诗文里,你像近代的黄宾虹、石涛都是对诗词、文学具有极高修养的,所以他们的意境非常开阔,他们的意境可以品味。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一个平行的路途,我们还是做我们东方的东西,做本土的一些东西,但是在形式语言上的可以吸收一些西方的形式,这个是可以的。上个世纪很多我们的前辈做了很多的工作,就因为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们这一代会很明确地看他们哪里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我们这一代应该更加理性地看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视野不一样。
雅昌艺术网:欢迎大家到CIGE现场C区42号彼岸艺术机构的展位来看艺术家的作品。